网评:加快克服香港发展的短板

  中评社北京11月23日电/网评:加快克服香港发展的短板

  来源:大公报  作者:杨 坚(大公报资深评论员)

  香港发展大体包括两方面,一是政治,一是经济和民生。自2020年3月以来,香港政治发展取得一系列标本兼治的重大突破,制订施行香港国安法沉重打击“拒中抗共”政治势力,完善贯彻新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香港政治仍需进行其他环节的标本兼治,但是,相比较,经济和民生发展明显滞后,形成了短板。

  有客观因素。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剧香港本已由“黑色暴乱”造成的经济衰退。特区政府疲于应付社会撕裂和新冠疫情冲击,难以投放更多时间和资源于经济和民生。

  须摆脱“大市场、小政府”窠臼

  然而,不能不指出的是,也有主观因素,在防抗疫情上过于顾虑个人自由和私隐,至今未能普及疫苗接种和“安心出行”应用程式,遑论建立与内地接轨的“港版健康码”。在推动经济转型和改善民生上,政府虽然较前有所作为,但是,总体未脱“大市场、小政府”的窠臼。

  主观因素是经由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对比来充分展示的。澳门特区从防抗疫情初时起就采取与内地接轨的办法,早就恢复与内地正常人员往来。澳门特区积极参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与广东省进入融合发展境界,而香港参与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依然处于协同发展阶段。

  最近,香港防抗疫情开始明显与内地趋同。今年9月26日,内地与香港在深圳举行第一次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对接会议。据与会的港方专家披露,内地方面在会上提出五项要求,包括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后必须在指定处所监察14天、收紧豁免检疫安排、增加医护检测频率、使用“过关码”和实行电话实名制。   11月20日至23日,内地专家团来港考察防抗疫情措施和成效。内地专家们听取政务司司长李家超等介绍香港防疫措施,考察香港机场、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和葵青货柜码头,了解高风险人员和免检疫者的管理,考察社区检测中心检测病毒和疫苗接种,考察检疫中心、检疫酒店、公立医院和私家诊所,并且,了解“安心出行”使用情况。

  回首长达近两年的香港防抗新冠肺炎疫情之路,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各界的努力应当肯定,但是,下列教训必须汲取。

  首先,必须明白防抗疫情既是关乎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关乎经济和民生。前者毋庸赘言。需要阐明的是后者。在香港,有一种观点称,虽然迟迟未能恢复与内地正常人员往来确实妨碍香港经济复苏,但是,香港经济毕竟已然复苏,而且,贫穷人口和失业率在政府政策施为下均下降。

  表面看,此说不错。深入分析,便发现,第一,忽略了经济指标所掩盖的弱势群体的苦况;第二,忽略了同内地有经济和亲情关系的香港居民对不能与内地“通关”而产生与日俱增的忿懑。管治者只要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会明白,经济和民生不是冷冰冰的统计数字,而是民情和民心。

  其次,必须懂得香港发展的短板,根本在于不能摆脱美英等西方国家管治理念的影响。以防抗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西方国家普遍采取“与病毒共存”的基本方针。事实是,这些国家至今未能有效控制疫情,一些国家最近出现疫情强力反弹、不得不重新采取封城甚至封国措施。

  从长期看,新冠病毒如同流感病毒不会消失,最终,人类必定要靠有效疫苗和特效药来形成“与新冠病毒共存”的常态,如同人类已然与流感病毒共存。但是,在短中期,亦即在人类研制成功有效疫苗和特效药、并且普及使用前,我国的方略──“动态清零”是唯一有效的。

  “动态清零”的本质,是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流调溯源机制,这个机制的基础是普遍接种新冠疫苗和测试核酸,关键是普及以电话实名制为基础的“健康码”。只有及时发现新出现的新冠病毒及其变种的感染者,及时找到感染源头和传播链并及时阻断,才能把新冠肺炎患者的数量和病症控制和抑制在医疗资源足以对付的程度之内。香港必须尽快做到,则不仅能弥补经济和民生的重要短板,而且有助于克服管治和发展理念上的重要短板。   中评社北京11月23日电/网评:加快克服香港发展的短板

  来源:大公报  作者:杨 坚(大公报资深评论员)

  香港发展大体包括两方面,一是政治,一是经济和民生。自2020年3月以来,香港政治发展取得一系列标本兼治的重大突破,制订施行香港国安法沉重打击“拒中抗共”政治势力,完善贯彻新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香港政治仍需进行其他环节的标本兼治,但是,相比较,经济和民生发展明显滞后,形成了短板。

  有客观因素。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剧香港本已由“黑色暴乱”造成的经济衰退。特区政府疲于应付社会撕裂和新冠疫情冲击,难以投放更多时间和资源于经济和民生。

  须摆脱“大市场、小政府”窠臼

  然而,不能不指出的是,也有主观因素,在防抗疫情上过于顾虑个人自由和私隐,至今未能普及疫苗接种和“安心出行”应用程式,遑论建立与内地接轨的“港版健康码”。在推动经济转型和改善民生上,政府虽然较前有所作为,但是,总体未脱“大市场、小政府”的窠臼。

  主观因素是经由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对比来充分展示的。澳门特区从防抗疫情初时起就采取与内地接轨的办法,早就恢复与内地正常人员往来。澳门特区积极参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与广东省进入融合发展境界,而香港参与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依然处于协同发展阶段。

  最近,香港防抗疫情开始明显与内地趋同。今年9月26日,内地与香港在深圳举行第一次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对接会议。据与会的港方专家披露,内地方面在会上提出五项要求,包括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后必须在指定处所监察14天、收紧豁免检疫安排、增加医护检测频率、使用“过关码”和实行电话实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