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荣:国民党应发挥强有力的制衡力量

李建荣

  中评社香港11月14日电(记者 郑汉龙)中评智库基金会日前在国民党主席选举之后于台北举办思想者论坛,分析国民党在未来台湾政治及两岸关系发展中的角色与挑战。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李建荣在会上表示,在未来台湾的政治发展中,希望国民党发挥强有力的制衡力量。

  李建荣说,2014年至今,没有一位国民党主席做满四年的任期,因为要承担2014年县市长选举失利,2016年和2020年的两次“总统”大选败选的政治责任。这一次国民党主席选举开启了党主席新的任期,非常期盼能够终结“短命党主席”的情况,也期待朱主席能够做满四年任期。如果他能够做满,就意味着他绝对有机会带领国民党重返执政之路,以及改善两岸关系。但是国民党必须面对2020年大选的检讨,确实是因为党内私心作祟,导致初选没办法团结,再加上香港“反送中”事件,国民党在“立委”选举和“总统”选举上双重失利。到目前为止,以政大选研中心最新的统计,国民党的支持度落后民进党将近13个百分点,而民众党紧追在后,所以朱立伦主席面临提升政党支持度的迫切压力,必须领导国民党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战功,展现在““立法院””强而有力的制衡力,不能再给外界感觉国民党拿民进党好像完全没辙。这一点在最近似乎有一点转变,我们希望一个强而有力的在野党发挥制衡力量,在“立法院”里来展现它的力量。

  李建荣表示,紧接着有公投案。江启臣推动,朱立伦接棒,相信他们两位能够合作,把这些案子往前推,但在疫情期间如何推高投票率是关键。如果国民党在“立法院”的气势让民众有改观,并且公投能够有所成效,才是累积国民党2022“九合一”选举胜利的机会。但我们也知道国民党已经不是昔日的国民党了,没有党产,举债度日,甚至不少国民党的精英、知识份子、企业家都不愿意投入国民党的党职选举已经有甚长一段时间,使得党职选举变得相对的小圈圈,相对的冷漠,包括这一次选举投票率也很低,因为党代表的竞争不激烈,无法带动党主席选举。早期国民党在李登辉或之前,尤其是两蒋的时代,中央委员的竞争是空前的,阵容是党政军、民间等社会各界的精英。如果朱主席能够听得进去他的观点,应该鼓励在社会上有代表性的人参选党职选举,尤其是国民党现在在野,不需要这么多的党职人员,人数的精简才能够使得党职的代表性产生新面貌。   正是因为党职代表性的没落,所以任何一个当选党主席的人都清楚,在野党所能依赖的战斗力以公职人员为主,包括每一个公职人员所在体系的助理跟社会力量联结。

  影响国民党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李建荣表示,首先要展现不错的人事布局,虽然用人不多,但能否让人感觉到你用人比较雍容大度,能够找到合适的人选,甚至栽培人才,非常重要。

  其次是党的公职人员,包括中央智库、“国会”党团、地方首长跟议会党团,这些都是有舞台的地方,从中央到地方的横向联系,从“立法院”到不同层级议会中的运作等,需要把他们纵的横的作战力量展现出来,成为“战斗蓝”。

  至于两岸跟国际因素,李建荣表示,国民党在野了这么多年,在“外交”上确实与国际的联系相对弱化。所以这一次主席竞选的过程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一度表态欲参选的赵少康跟参选的朱主席都认为前任主席做得不够,不管是对两岸关系,对国际关系,还是包括对民进党的应对。李建荣认为,他们看出了前任党主席的弱点之后,就要对症下药,应该重新恢复两岸的沟通交流及重新做好国际联系。朱立伦主席也知道美国对台湾的大选有相当长期的影响力,他自己本身有留美的背景,而且长期跟AIT的互动密切,希望他能够重建国民党在国际上的联系。

  至于民心的认同,李建荣认为,国民党的政党支持度会一再下降,即使最近升了1-2%,但多数的蓝军支持者都觉得近年来国民党高层不团结,有私心,这造成了选民恨铁不成钢的感慨,所以党内选举投票率很低,或者一般选举选民把票转投给国民党的替代者,例如亲民党或者民众党。所以未来国民党主席本身的领导力,选择的道路方向要让人民重新信赖,这是国民党走向成功的关键。   朱立伦要整合所有非绿力量支持

  李建荣认为,朱立伦面对2022年的地方选举,有相当的机会带领国民党维持平盘,运气好的话,或者说民心整合得好的话,他能有效掌握民怨,甚至将之扩大化,找到各种议题,刮起当年“讨厌民进党”的旋风,让所有老百姓感觉到民进党是真的做得不好,实现政党轮替。经过几次政党轮替,台湾的政治体制相对就稳健了。在这一点上,李建荣认为,2022年国民党是有机会的。当然如果私心再次出现,又在提名的过程当中搞得乱七八糟,那就不堪设想。现在的国民党主席面临的状况,和马英九、吴伯雄、连战或之前的国民党主席完全不一样,党主席本身也要清楚,一人做决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会有竞争者,无法一言九鼎。在这种情况之下,党主席作为整合者的角色非常重要,在党内要保持低姿态,对外则要强硬。这一点只要朱主席好好做,应该是有加分的机会。

  李建荣认为,朱立伦面对的挑战有几个:第一,他必须要挺住民进党对他无止境的攻击,他当选后跟共产党总书记之间有一个贺电的来往,绿媒和民进党对他的攻击非常强烈,这完全是可以预料到的。所以他自己也提到,不畏惧“抹红”,不畏惧贴标签。在野党要重返执政确实需要磨练这种定力和勇气。

  第二,这一次选举我们也注意到有“战斗蓝”、“必胜蓝”的口号诉求,还有以前一直谈的泛蓝的整合,但是我觉得国民党要重新执政,已经不能再在蓝的圈圈里头打转了,因为整个泛蓝的支持度在缩小。要重返执政,要在“国会”重赢多数,绝对要争取所有非绿力量的支持,可以说非绿力量的支持才是关键。要做到非绿的战略合作,2008年国(民党)亲(民党)的政党合作是一种模式。民进党在2016年能够赢就是因为拉拢了宋楚瑜和柯文哲,它其实在复制国民党2008年政党联盟的模式。所以朱主席怎样在未来选举提名过程中谈妥政治联盟,要花很多的心思,而且合作要有诚心,要有割舍,不能全拿。这一点是朱立伦当选党主席之后很重要的一个战略布局。

李建荣

  中评社香港11月14日电(记者 郑汉龙)中评智库基金会日前在国民党主席选举之后于台北举办思想者论坛,分析国民党在未来台湾政治及两岸关系发展中的角色与挑战。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李建荣在会上表示,在未来台湾的政治发展中,希望国民党发挥强有力的制衡力量。

  李建荣说,2014年至今,没有一位国民党主席做满四年的任期,因为要承担2014年县市长选举失利,2016年和2020年的两次“总统”大选败选的政治责任。这一次国民党主席选举开启了党主席新的任期,非常期盼能够终结“短命党主席”的情况,也期待朱主席能够做满四年任期。如果他能够做满,就意味着他绝对有机会带领国民党重返执政之路,以及改善两岸关系。但是国民党必须面对2020年大选的检讨,确实是因为党内私心作祟,导致初选没办法团结,再加上香港“反送中”事件,国民党在“立委”选举和“总统”选举上双重失利。到目前为止,以政大选研中心最新的统计,国民党的支持度落后民进党将近13个百分点,而民众党紧追在后,所以朱立伦主席面临提升政党支持度的迫切压力,必须领导国民党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战功,展现在““立法院””强而有力的制衡力,不能再给外界感觉国民党拿民进党好像完全没辙。这一点在最近似乎有一点转变,我们希望一个强而有力的在野党发挥制衡力量,在“立法院”里来展现它的力量。

  李建荣表示,紧接着有公投案。江启臣推动,朱立伦接棒,相信他们两位能够合作,把这些案子往前推,但在疫情期间如何推高投票率是关键。如果国民党在“立法院”的气势让民众有改观,并且公投能够有所成效,才是累积国民党2022“九合一”选举胜利的机会。但我们也知道国民党已经不是昔日的国民党了,没有党产,举债度日,甚至不少国民党的精英、知识份子、企业家都不愿意投入国民党的党职选举已经有甚长一段时间,使得党职选举变得相对的小圈圈,相对的冷漠,包括这一次选举投票率也很低,因为党代表的竞争不激烈,无法带动党主席选举。早期国民党在李登辉或之前,尤其是两蒋的时代,中央委员的竞争是空前的,阵容是党政军、民间等社会各界的精英。如果朱主席能够听得进去他的观点,应该鼓励在社会上有代表性的人参选党职选举,尤其是国民党现在在野,不需要这么多的党职人员,人数的精简才能够使得党职的代表性产生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