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

  中评社北京11月16日电/人民日报评论道,“我的使命就是成为一名国际交流大使,把我在这里看到的告诉其他人”“我的梦想就是回国当一名公务员,把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理念介绍给更多人,并运用到建设我自己国家的具体实践中”……从革命老区到繁华都市,从西部山村到东部渔港,一批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游历四方,感受到中华大地的历史巨变与蓬勃生机。

  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以占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中国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无论用世界的尺度来衡量,还是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都足以在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上写下光辉一笔。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和价值追求。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中国7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程向世界再次证明:发展则民富,民富则邦兴。当年吃不饱肚子,如今“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陕北梁家河的变迁见证了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当年海边渔村,如今崛起为现代化都市,深圳用40多年书写了特区发展的奇迹……因为“中国之治”迸发的强大力量、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厚实基础,当代中国创造了无数传奇,令世界瞩目。

  近年来,“中国之治”成为中外学者研究的热门。究其原因,在于背后的“中国之制”成功应对无数风险挑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独立自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刻写下一个又一个“现代化关键词”,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从“现代化的迟到国”到“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的转变。在全球仍面临严重发展困境的当下,中国的探索和实践不仅深化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也为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其他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