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门如何应对学校疫情?教育部答中评
中评社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 海涵)20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教育部防控办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就校园疫情防控问题回答中评社记者提问。他表示,在学校出现疫情后,教育系统主要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快速反应工作;二是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三是要做好完善措施的工作。
中评社记者提问说,在本轮大连疫情中,庄河大学城报告了多例在校学生确诊,请问学校出现疫情的时候,教育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因为学校涉疫无法离校的师生员工如何进行物资保障和人文关怀工作?
王登峰表示,这次疫情出现了校园聚集性,从教育系统来讲我们在学校出现疫情之后主要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是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快速反应工作。一是要对染疫的师生进行紧急救治。一旦学校染疫,首先要做好救治工作,这一轮疫情的整个救治和流调工作做的非常扎实,治疗工作做的非常高效。二是要果断采取隔离措施,对其中的密接者、次密接者和相关不同危险程度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我们有专门的流调专班和疫情防控专班,学校要严格按照卫健部门的要求对相关人员应隔尽隔,采取不同措施,一定要果断处置。三是对校园进行有效的防控,特别是加强校门的管理。校园一旦出现疫情,“只许进、不许出”,对于不同人员进行分类管控之后,同时校门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还是后勤工作人员,都要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就地隔离和封控。四是做好全面消杀。一旦出现疫情,对于校园重点部位、相关场所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规定进行定期、不间断的消杀工作。这样做让所有人,不光是涉疫学校还是周边居民都做到安心。
第二方面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因为一旦校园出现疫情之后,不同程度的封控和隔离人员会大量出现,所以首先做好物资保障。同时还要提供完善的后勤服务,对于校园来讲,如果出现疫情,可能要停止线下教学,要及时启动线上教学。在这里对不同的人员进行分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隔离或者封控的环境下,要做好心理辅导和人文关怀。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如果出现校园染疫,隔离和封控必不可少,这种情况下他们日常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巨大影响,这时候除了提供完善的后勤保障外,还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此外,信息畅通,特别是家校沟通,以及由于隔离或者封控对外界和自己亲属的沟通。这里涉及家校联动,校内以及属地的联防联控机制要采取协调行动。从目前出现疫情的地区来看,相关工作做的相当好,我们要把这个工作坚持下去。服务保障是做到暖心,让受到疫情影响的师生能够安心、暖心做好各项防控措施。
第三方面要做好完善措施的工作。校园出现疫情后我们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认真梳理和检讨,看看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一是要看思想认识上是否到位。随着疫情发展是否出现麻痹、松懈或侥幸心理,对于做好整个教育系统疫情防控是头等重要的事情。二是各项应急处置措施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包括对于紧急救治通道是否畅通、隔离条件是否准备充分、封控范围和人员以及消杀措施等等是否能够及时到位。三是服务保障是否充分。不管是防控物资还是生活必需品以及在线教育、人文关怀和信息沟通方面的工作,是否都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落实。四是免疫屏障是否做的牢固。既包括疫苗接种也包括为了做好疫苗接种是否做了充分的宣传、提示和说明。五是联防联控是否高效。当学校染疫之后,属地的统筹就变得极为重要。特别是对于高校来讲,一旦校园发生疫情要进行大规模的隔离和封控,校园里很难满足医学隔离条件。所以我们应急预案一定要做到,一旦高校校园出现疫情,隔离的场所、隔离的通道要得到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总之,一旦校园出现疫情,其实是在检阅我们的应急预案是否得到了认真落实,我们的思想认识是否真正的到位。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在解决好染疫学校疫情的同时,我们能够不断扎牢疫情防控的篱笆,能够让整个教育系统在疫情防控中不受到过多的影响,”王登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