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重英轻中 家长忧两头唔到岸
中评社香港11月18日电/大公报报道,IBDP简称IB(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近年受到不少高中生及家长的欢迎。有中学同时开办IB和DSE(中学文凭试)课程,校长分析IB的优势,在于其最高级(H7),往往比DSE摘5**容易,若想在大学读“神科”,高中选读IB,竞争可能较小。
不过有升学专家提醒,IB课程并非适合所有学生,而且想由IB转回读DSE也不易适应,呼吁家长选择时,应以孩子为本。有家长认为,IB重英文轻中文,且课程较DSE浅,担心子女读完“两头唔到岸”,未来缺乏竞争能力。
IBDP为两年制课程,就读优才(杨殷有娣)书院中五生的李思逸,今年正式开始读此课程。“就我个人而言,IB中文科会比DSE的容易”,IB教的范围更广,但是也更浅,比较容易掌握。
李思逸表示,IB课程会涉及通识科的范畴,包括研究全球化议题等,但考试却不会很艰深。他去年读了DSE生物科,今年接触IB生物科时发现,DSE得分较难,需要将答案写得很详尽才有分拿,“IB写得差不多就行,可能DSE答对五点才会给分,但IB答到两点就有分”。
同是IB中五生的容喆生选读的原因,是因为喜欢做课题项目研究。他说,IB的优势是学生只需要明白概念后,再运用出来就行,“比如DSE地理科牵涉很多要背的东西,背到要点才算学会,而IB则会更重视思考的过程”。
校长:IB夺H7易过DSE摘5**
“单看学习内容来说,DSE教的内容会较深。”优才书院校长谭国伟说,DSE以纯学科课程为主,即由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是否学到知识会反映在分数上。而IB更多的是看重学科课题研究,只划分大致的范围,没有规定必须学会什么,较弹性。
2021年,全港共有130名IB状元,占全球约11%,属历年之冠。其中,国际学校英基属下学校“产出”共46名状元,全港最多;直资中学拔萃男书院紧随其后,有17名状元;圣保罗男女中学则排名第三,有13名状元。谭国伟认为,“学生拿IB最高等级H7比DSE最高等级5**更容易。”全港可以拿5**的学生大约占1%,而可以拿H7的学生平均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