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创业板亟待变革 助初创企成长

香港创业板市场变革,既可助力香港培育更多港产独角兽企业,又能配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大公报)

  中评社香港11月16日电/大公报报道,北京证券交易所成功推出,为内地科技创新发展进一步注入活水。首日10新股全线涨停,反映创新投资情绪高涨,同时也激发香港创业板变革求进更大的动力与决心,以助力初创企业茁壮成长,培育更多港产独角兽企业。

  目标为中小创新企业上市融资的北京证券交易所昨日正式开市,标志着内地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举措,北交所将与沪深交易所形成错位发展,构建成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格局与多元的融资渠道。

  须检讨功能与定位

  事实上,北交所成功推出,将会激发香港创业板变革求进更大的动力与决心。近年发展停滞不前的香港创业板市场,有必要进一步检讨与完善创业板的市场功能与定位。

  取消转板制后一蹶不振

  事实上,1999年已经推出、打着中小企业融资上市平台旗号的香港创业板,上市股份数目只有360间,在2018年取消了创业板可以转板至主板上市的机制以及收紧上市要求(市值至少1.5亿元)之后,市场融资金额进一步不振,有必要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重新将市场活化起来。

  目前香港创业板市场予人形象不佳,上市股份不是投机性高,就是质素较逊色,难以吸引企业上市。

  宜设门槛摆脱投机形象

  故此,未来香港创业板变革方向,宜集中提升市场功能定位,考虑打造成为增长型的初创企业上市融资平台,但只限于专业的机构性投资者,避免股份过度炒作。   事实上,北交所也不是向所有内地投资者开放,个人投资者资产门槛为50万元。首日开市的北交所,上市股份由新三板精选层71只股份与10只新股所组成,首日成交金额95亿元,其中10只新股表现尤其标青,平均升幅近两倍,可见内地创新投资情绪高涨。

  其实,国家创新发展势头强劲,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早前发表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全球排名从去年14位上升至今年的12位。同时,深圳─香港─广州和北京分别位居全球创新集群的第二和第三位,仅次排名第一的日本─东京─横滨集群。

  善用优势培育港产独角兽

  此外,中国去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上升至38.6%。因此,北交所推出正合时宜,配合创新发展与数字经济规模迅速壮大,而香港也是时候推进创业板变革。

  总之,香港创业板市场变革不容缓。这既可助力香港创新科技发展,培育更多港产独角兽企业,又能配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强自立的战略,令香港更好抓紧国策带来无穷的机遇。

香港创业板市场变革,既可助力香港培育更多港产独角兽企业,又能配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大公报)

  中评社香港11月16日电/大公报报道,北京证券交易所成功推出,为内地科技创新发展进一步注入活水。首日10新股全线涨停,反映创新投资情绪高涨,同时也激发香港创业板变革求进更大的动力与决心,以助力初创企业茁壮成长,培育更多港产独角兽企业。

  目标为中小创新企业上市融资的北京证券交易所昨日正式开市,标志着内地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举措,北交所将与沪深交易所形成错位发展,构建成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格局与多元的融资渠道。

  须检讨功能与定位

  事实上,北交所成功推出,将会激发香港创业板变革求进更大的动力与决心。近年发展停滞不前的香港创业板市场,有必要进一步检讨与完善创业板的市场功能与定位。

  取消转板制后一蹶不振

  事实上,1999年已经推出、打着中小企业融资上市平台旗号的香港创业板,上市股份数目只有360间,在2018年取消了创业板可以转板至主板上市的机制以及收紧上市要求(市值至少1.5亿元)之后,市场融资金额进一步不振,有必要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重新将市场活化起来。

  目前香港创业板市场予人形象不佳,上市股份不是投机性高,就是质素较逊色,难以吸引企业上市。

  宜设门槛摆脱投机形象

  故此,未来香港创业板变革方向,宜集中提升市场功能定位,考虑打造成为增长型的初创企业上市融资平台,但只限于专业的机构性投资者,避免股份过度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