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填海环评工作应加快

  中评社北京11月10日电/网评:填海环评工作应加快

  来源:大公报 作者:龙眠山

  针对昨日有报道称,“明日大屿”填海用地只有10%用来建造房屋,土木工程拓展署紧急澄清,在1000公顷的填海范围中,不少于20%作住宅用途。

  在大屿山交椅洲一带填海造地,是香港未来建设用地的其中一个主要来源。当然,填海造地不可能全部用来建屋,其中还会有商业设施、交通设施、防护堤坝等,更有大量绿化园林及休闲等公共地带,合理利用空间是一个科学问题。政府承诺不低于20%土地用作建屋,那就是至少200公顷,采用不同的地积比率,将来可容纳40万至70万人口居住。

  特区政府多年前提出“明日大屿”计划,但过去由于反中乱港势力破坏阻挠,好事多磨。直至香港落实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反中乱港势力无法在立法会作恶,有关工作才得以加快。

  “明日大屿”中部水域人工岛前期研究计划已于今年6月展开。环境咨询委员会近日作出讨论,一些委员认为在决定填海规模及具体位置前,应首先评估对环境的影响,土拓署及规划署计划将环评分为三部分,分别为人工岛填海、岛上建设以及岛上交通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最快本月提交三项环评的概要,而要完成整个前期研究,预期需要42个月时间。

  “明日大屿”堪称香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工程建设,环评自是不可缺少,然而仅是前期研究就需要三年半,时间不可谓不长。接下来还要经过咨询等程序,实际填海不知要等到何时开始,填完幷建成房屋更不知是哪年哪月。对轮候公屋的数十万无壳蜗牛来说,尤其是那些㓥房、笼屋户,他们盼望的是尽快上楼,期望时间可以加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做事讲程序不是不对,但能否急市民所急、研究更稳健快捷的方法呢?程序上删繁就简,足以提高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