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换楼成本 激活二手市场
如果香港土地资源不足,就是香港政府发挥行政管治能力的时候。长期以来,房屋政策只着重“供求概念”,当然这也是必须的,但却长期忽略了“管理概念”。所谓管理就是将眼前不足及有限的资源重新安排,从而得到更好的效果。笔者上星期撰文指:“假设市场有1万宗成交,包含了多个不同板块的住宅成交的,包括上车、换楼、大型单位及豪宅,只要政府管理得好,起码可以用楼换楼满足大部分人的上车需要。”
香港的房屋结构其实是有足够的二手单位量,但为何近十年细单位供应不足,是因为2010年开始的楼市辣招,虽然成功保护香港的金融系统,但是有副作用,就是令到需要换楼的业主因为换楼成本和风险高涨,都停止换楼。于是,购买力集中在400万或以下的这个2019年10月前唯一能够借到九成按揭的板块。
当然我们应该认同“林郑Plan”按揭规限下的贡献,对市场有正面的效果,细单位二手放盘量在2019年计划推出后不断上升,而楼价的升幅则较落后。当然如果政府肯进一步放宽1000万至1500万楼价的换楼按揭成数,可以预见,600万至1000万的二手盘量会大增,这板块的楼价升势亦会放缓。二手供应增加是源于楼换楼,相关措施放宽,供求就可以得到改善了。
过去几年房屋供应不理想,与我们以上所说的原理是倒转的,发展商推出楼盘全力集中在将大单位改则缩细发售,房屋供应结构并没有改善,更加有恶化倾向,政府其实不需要干预市场,需要在卖地条款上要求发展商配合整体面积规划。
笔者说完以上的原理,大家就会知道未来上升和回报率最高的板块应该是什么了。除了供求外,政府管理得宜是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现时主要靠一手楼满足市场需要,这方面香港应该向内地学习,如果现在这种概念不改变,相信香港房屋问题将“有排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