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京剧大戏如何百炼成“精”

  中评社北京11月2日电/据光明日报报道,国家京剧院新编历史剧《大漠苏武》今年入选“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重点扶持作品。日前,主创团队持续开展紧锣密鼓的排练。记者走进国家京剧院排练厅,探班《大漠苏武》精雕细琢的各个环节,在戏里戏外见证一台京剧大戏如何百炼成“精”,近距离感受京剧的幕后魅力。

  十年磨一戏

  从《大漠苏武》初演到今年复排恰好十周年。古有十年磨一剑,今有十年磨一戏,本次复排复演让新老观众充满期待。

  “且不说在前期创作阶段,编剧、导演高牧坤老师经过了六年的酝酿、创作和反覆修改,单是成功演出后到今天的十年间,围绕该剧进行的研讨、打磨已经不计其数了。”《大漠苏武》苏武扮演者、京剧奚派领军人物张建国对比初演和本次复演的感受,直言主创人员在对角色、剧情的理解以及表演的张力、成熟度上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他指出,大家都在与大戏一同成长,这一点在胡阿云扮演者、青年演员郭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十年前,因为年轻,曾有人质疑她的情感表达、细节处理不够细腻,如今再挑大梁,让人刮目相看”。

  排练中,进行到《不堪回首往事谈》唱段时,张建国与郭霄的细腻表达着实让记者眼前一亮,直击心灵。

  本来是两人的轻松闲聊,胡阿云迷妹般地讲起儿时从父亲那听到的苏武当年宁死不屈、“断水断粮数日不死”等传奇经历,撒着娇让苏武讲讲过去的事,苏武笑着说“不说也罢”,胡阿云则以“不嘛,我要听”继续求他讲。就在这短暂的间隙,记者注意到张建国(苏武)的眼睛红了。层层递进的情绪,几乎能瞬间抓住观者的心,让人看一眼就会随之入戏,无法自拔。而他的对手郭霄(胡阿云)也随着他讲述“草根树皮肚里填”等不堪回首的往事由喜而悲,眼眶湿润。这些平时看戏极易被观众忽视或不易察觉的细节,即便在排练中,他们也力求做到极致。“入戏,不单是程式化的手帕抹泪,更是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用心用情,这是唱戏的基本要求,也是郭霄和很多年轻演员近年来不断突破和进步的地方。”张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