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肚缩的水去哪儿了?
去年,笔者曾去过海底捞后厨,知道他们已实现成品菜工厂直配,即大部分菜品在工厂加工装盘,冷链配送到店,客人点单后门店直接开盖上桌,从品质到分量都是统一标准。不过,当时并没有留意毛肚。
这次再到后厨、直奔毛肚,还真瞧出了眉目——原来,海底捞各门店用的脆脆毛肚均由指定工厂生产。成品泡在原液里以大包装形式配送,到店后开袋取出,过一遍冰纯净水再称重、装盘、上桌。毛肚是泡发物,不能离水太久,否则就会缩水变干。所以,海底捞要求现点现装盘,高峰期可提前装盘,但须30分钟内上桌。另外,按照管理规范,早晚班交接时需重点介绍菜品情况,哪些已沽清、哪些要促销,得明明白白记录在案。
然而,当天涉事门店早班工作人员深夜12点交班前,违反操作规范提前装盘了,放进保鲜柜后没有跟夜班交接;而夜班也没有按要求认真清点接手的菜品。凌晨4点消费者点餐后,这份缩水毛肚被端上桌,引起了争议。
说到这里,事情就基本清楚了:海底捞的毛肚缩水,是因为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缩水”了。虽不是故意缺斤短两,但操作规程“丢三落四”同样是食品餐饮企业的大忌,许多食品安全问题就是由一点漏洞、一次不经意导致。
食品安全无小事,品牌企业更要时刻谨记。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加强连锁食品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监管的通知》,强调食品企业总部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发挥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作用,督促门店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