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港版“火神山” 创两地合作新模式
中评社北京10月27日电/据大公报报道,“大国建造·筑梦未来”第二场校园报告会昨日下午在香港理工大学举行,中建国际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以“时不我待,创新为魂─中央支援两院项目建筑科技的创新实践”为主题作演讲,同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讲述和介绍中央援港抗疫两院项目建筑科技的创新实践,包括港版方舱医院、港版“火神山”的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的设计和建成。
张毅表示,有关项目在中央政府的决策下,由深圳政府作为建设方,与香港特区政府合作在港建项目,开创了“一国两制”工程管理新模式。
在讲座开始前,张毅曾播放一段关于临时医院120日建成的纪录片给现场学生观看,在视频的加快镜头中见到临时医院拔地而起,场面十分震撼,同学不禁惊叹“好似睇电影!”张毅介绍,中央支援香港临时医院项目,现名为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是全球首家全组装合成建筑法(MiC)负压隔离病房传染病医院,亦是全港首家采用MiC建造技术的永久医院。通过无间断设计和建造,其间克服八号风球等恶劣天气,项目实际建成仅用120日,将原本需要三至四年的建设流程,缩短至不到四个月。
472小时建成“港版方舱医院”
张毅透露,钢结构MiC(组装合成建筑),现在最主要的防火材料还是靠防火板,可能在香港的环境里,始终还是比混凝土MiC的效果要差一些。“我们国家的航天科技发展得非常迅速,因为航天科技运用了很多防火的隔热材料,将来有可能我们会将航天的防火材料引入到我们钢结构的MiC中。”
另外,张毅还介绍“港版方舱医院”,是全国首家高标准智慧负压方舱医院,合约工期28日,但最后经过不懈努力,最终472小时完工,提前200小时交付使用。张毅说:“时间就是生命。这不是一个常规项目,而是一场与实践赛跑的战斗,更是一项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