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会区”是香港人心回归最大工程
“都会区”是人心回归工程
立法会议员刘国勋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新界北部有7个陆路口岸同深圳对接,原本可以带来商机。深圳在国家改革开放40年的的领导下,沿口岸不断建设新中心,是系统化的城市迁移。过往新界北部一直无法发展,仅是今次“北部都会区”包括的北区和元朗,就有300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香港面积的1/3。现时共有约90万人居于北区和元朗,但就业机会仅有10万个。过往受到历史因素影响,香港设立禁区以同内地保持距离,久而久之官员亦有类似心态,抗拒两地融合发展。
刘国勋认为,公务员团队以往认为边境是香港最偏远的地方,从而忽略新界北部发展。今次“北部都会区”的概念直接扭转过往“分隔”思维、改以重视“融合”。近年深圳经济增长迅速,新界北部若加强与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定有无限机遇。刘国勋相信,通过发展,北部亦可以成为香港中心,解决住屋难题、为香港经济带来增长和转型,形容“北部都会区”是“香港人心回归的最大工程”,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的一大重要平台。
一定要“基建先行”
发展“北部都会区”,刘国勋认为一定要“基建先行”。港铁屯马线已落实兴建洪水桥站,预计2024年动工,至2030年启用,至今需时长达10年之久。此外,今次“北部都会区”的发展亮点之一包括兴建5条新铁路项目。他强调,如何快速建成5条新铁路对带动整个城市发展十分重要,政府部门要有决心和思维。刘国勋建议引入“竞争”,例如由港铁和深圳铁路合作等。他续指,“北部都会区”需时20年,同国家“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存在时间差距,“香港亟需加速落实,以缩小同内地的差距”;而为加快速度,政府必须在释放土地等政策和法例上“拆墙松绑”,简化审批流程。
过往的目标是建成自给自足的新市镇,但刘国勋直言“理想和现实有差距”。今次施政报告提出目标在“北部都会区”提供65万个职位,他较为关注是否真的可以吸引各大企业在北部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不过他认为,政府带头迁去北部可以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
但政府要改变以往的规划形式,实现“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以科学院、工业邨为例,过往是先建设再找租客。未来可以先邀请国际及内地的龙头企业来到北部发展,根据需要批出土地并兴建科创中心、实验室及写字楼等,不仅可以加快速度提升效率,亦可增强外来企业来本港发展的意愿。未来,香港与内地紧密联系的沟通机制,不仅限于特首与深圳政府部门,而是政府部门之间都可以畅通无阻沟通协调。
刘国勋指,选委、立法会议员和政府官员要共同推动政府修改包括城市规划、道路工程、建筑物及赔偿等各方面的条例,令到从规划到建筑的速度都得以加快,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公众谘询,真正恢复“行政主导”。另外,他呼吁政府成立专责部门,如新界北部或“北部都会区”办事处,并主动搬迁一些政府部门至新界北,从而使规划、审批、决策及执行各个流程得以加速。
“都会区”是人心回归工程
立法会议员刘国勋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新界北部有7个陆路口岸同深圳对接,原本可以带来商机。深圳在国家改革开放40年的的领导下,沿口岸不断建设新中心,是系统化的城市迁移。过往新界北部一直无法发展,仅是今次“北部都会区”包括的北区和元朗,就有300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香港面积的1/3。现时共有约90万人居于北区和元朗,但就业机会仅有10万个。过往受到历史因素影响,香港设立禁区以同内地保持距离,久而久之官员亦有类似心态,抗拒两地融合发展。
刘国勋认为,公务员团队以往认为边境是香港最偏远的地方,从而忽略新界北部发展。今次“北部都会区”的概念直接扭转过往“分隔”思维、改以重视“融合”。近年深圳经济增长迅速,新界北部若加强与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定有无限机遇。刘国勋相信,通过发展,北部亦可以成为香港中心,解决住屋难题、为香港经济带来增长和转型,形容“北部都会区”是“香港人心回归的最大工程”,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的一大重要平台。
一定要“基建先行”
发展“北部都会区”,刘国勋认为一定要“基建先行”。港铁屯马线已落实兴建洪水桥站,预计2024年动工,至2030年启用,至今需时长达10年之久。此外,今次“北部都会区”的发展亮点之一包括兴建5条新铁路项目。他强调,如何快速建成5条新铁路对带动整个城市发展十分重要,政府部门要有决心和思维。刘国勋建议引入“竞争”,例如由港铁和深圳铁路合作等。他续指,“北部都会区”需时20年,同国家“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存在时间差距,“香港亟需加速落实,以缩小同内地的差距”;而为加快速度,政府必须在释放土地等政策和法例上“拆墙松绑”,简化审批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