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三年上楼 陈帆料20年才做到
陈帆表示,未来十年公营房屋的供应量有33万个,推算未来10年需求是30.1万个,如果期间公屋轮候册没有新的申请者的话,理论上10年后的供应是可满足需求。但他指出,“这10年都会有新的家庭,因为一些情况(新加入)排队,所以我相信要十多、二十年,我们应该可做到(三年上楼)。”他说会尽力朝公屋三年可上楼目标进发,若供应足够,目标是可达,惟他暂时不会定出达成目标时间表,“只可说全力推进。”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李慧琼批评这说法是懒散,“居然回答要用十多、二十年,这是完全没理解到市民等上楼的痛苦。”她说平均每年公屋新个案是二万,只要政府做到每年公屋供应是三万,加上每年回收单位一万,十年已可以达到目标。
陈帆称,短期内仍靠过渡性房屋、现金津贴、劏房租管等措施解决房屋问题。他亦会与发展局研究加快建屋程序,如缩短法定程序、造地工序等,料生地变熟地只需五至六年时间,房委会亦会在造地时展开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