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成本涨20% 出口生意跌15%

  中评社香港10月18日电/香港文汇报报道,全球大宗商品出现涨价潮,9月内地PPI突破两位数增幅,按年升10.7%超过预期,更达26年来高位。

  大宗商品涨价的压力,透过原材料传导到各个生产环节,令近大半年来备受货柜运输大幅加价以及近期还受拉闸限电影响的内地港企,有如雪上加霜,苦不堪言,有港商称现时的整体成本上升了约20%,外贸生意减少了15%。

  钟表商:客户拒加价 蚕食利润

  钟表商运年集团执行董事刘燊涛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坦言港商目前的经营环境十分艰难:一,近半年来,很多原材料如钢、电镀的价格都不停上升;二,因疫情工人流失,例如有些会返了家乡,令部分区域的员工造成短缺,工资亦会因而上涨;三,限电问题,不少制造业生产都受到停电的影响,使用后备柴油的成本亦会大好多;四,船运及空运价格急升,增加了运输成本,同时加剧部分入口材料的价格上升;五,美国塞港,清关时间变长。他透露,现时整体成本上升了约20%,由于很多客户都不接受加价,对于价格“咬得比较紧”,普遍都要自己承担成本上升的部分,导致利润下跌。

  原材料人工船运价格样样升

  刘燊涛续指,如果消费者不能接受产品加价,订单量亦会因而减少,生产亦可能面临萎缩,拖慢经济增长。他指:“不过,多年来产品的价格只会一直上升,未试过回落。”就目前而言,因公司承担大部分成本上涨的压力,订单情况与去年相若,为今之计希望以提升自动化来节省人手成本。另一方面,受到内地限电影响,部分厂房需要“停五开二”,公司的产能已下降约三成,只能将员工调班,例如早班转晚班等,尽量减少影响。

  香港中小企经贸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黄达胜则表示,公司做外贸生意,早于去年6月时已通知所有外国客人,提醒他们中国内地所有物品价格都会上升,包括产品及船运、物流等,内地原材料价格上升,是因为很多都是从由外国输入,人工升、船运价格升是原材料价格升的主要原因。公司外贸近大半年生意已减少了约15%,除了价格上升因素外,外国进口商很多时也都是“睇餸吃饭”,不想冒险采购太多货品放在仓库,消费者也会因为物价上升减少消费。

  不过凡事有利有弊,黄达胜指,公司6年前已增添进口保健品生意,从外国引入优质保健品经跨境电商合法进口到内地,目前的情况对公司在内地业务反而有帮助,因外国保健品价格升幅没有内地的升幅那么大,这令进口的保健品更具竞争力。

  但长远来说 ,他则希望中美能够早日回复正常贸易,“现在国家实行的政策,是希望欧美的厂商对当地政府施加压力,促进他们的国家跟中国恢复正常贸易 ,相信明年3月前或有好消息,双方会协调慢慢一步一步恢复正常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