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开幕:中国提出三大倡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韩正表示,中国将编制新时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让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得到全面保护。
开幕式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Inger Andersen)表示,目前人类社会作出的努力仍不足以扭转我们对自然造成的破坏,将在COP15上予以审议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我们需要采取明确、切实的行动来实现这一框架,“我们需要将自然置于决策的核心,纠正治理和市场的短板。”
未来十年全球环境保护行动转折点
“在疫情面前,全世界需要团结起来,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果断采取行动,阻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提振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事业的信心,这是中国主张举行COP15第一阶段会议的主要目的。”开幕式上,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COP15主席黄润秋表示。
作为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三公约”的其中两大公约,今年在中国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和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均被国际社会寄予厚望,有希望成为未来十年全球环境保护行动的转折点。
据悉,在COP15召开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相关工作组已在全球多地开会讨论制定出一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草案。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中,各国代表也将对此框架草案进行审议,并做出最终决定。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新闻官员刘思佳透露,与2015年颁布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一样,《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草案(简称“框架草案”)设立了到2030年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应该实现的21个具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