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释放绿化地带和新界祖堂地供应土地

林郑月娥宣读施政报告(中评社 张心怡摄)

  中评社香港10月6日电(记者 张心怡)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6日)发表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谈及土地供应时,林郑指出,香港由2019至2048年的土地短缺约为3000公顷。特区政府将进一步检视“绿化地带”,释放“绿化地带”的发展潜力,以及考虑修订《新界条例》,释放新界祖堂地。

  林郑预计,政府未来几年收回的土地将高达700公顷。同时,“土地共享先导计划”透过善用私营界别的规划力量,释放新界私人土地的发展潜力,供以公营房屋为主的发展。地尽其用是我们坚守的原则,以三个位于茶果岭、牛池湾和竹园联合村的市区寮屋重建项目为例,在房协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公营房屋单位数量由原先的6 300个大幅增至8 700个,由2029年起陆续入伙。

  林郑表示,为确保十年后有持续土地供应,我们积极推进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工程和新界北多个发展区的相关研究。在近岸填海方面,发展局会审视涉及约220公顷的龙鼓滩填海和约220公顷的屯门西地区规划,目标是在明年上半年争取立法会拨款启动这项开拓土地的规划及工程研究,检视不同的发展选项,以敲定未来路向。政府亦会重启马料水填海计划,主要提供创科用地。此外,透过多项搬迁政府设施往岩洞的项目,预计由2027年起将陆续腾出超过40公顷土地作房屋和其他有利民生用途。

  林郑预计,持续推进的大型项目及策划中的项目可望于中、长期提供约40万至50万个公、私营房屋单位。加上在《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可供兴建16万5千至18万6千个房屋单位的新开拓土地,2031-32年后的下一个十至十五年的供应可高达56万5千至68万6千个。

  “究竟香港欠缺多少土地,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这个估计将主导香港的空间发展策略。”林郑坦言,据统计,香港由2019至2048年的土地短缺约为3000公顷。透过成功推动各项新发展区及填海项目,以及推展北部都会区,我们有信心会在中长期找到所欠缺的土地。与此同时,我们会采取以下措施,加快土地供应:

  第一,进一步检视“绿化地带”。由于不少“绿化地带”的生态价值较郊野公园低,可进一步检视“绿化地带”的发展潜力。规划署将有系统地进行新一轮“绿化地带”检讨,集中检视坡道较高和距离已建设地区较远的用地,预计明年中完成筛选并随即展开技术研究。

林郑月娥宣读施政报告(中评社 张心怡摄)

  第二,释放新界祖堂地。可考虑修订《新界条例》,在尊重祖堂传统和保障祖堂成员合理权益的前提下,务实地处理目前祖堂地难以发展的困局。民政事务局局长将与新界乡议局成立工作小组,联同发展局和其他部门,在一年内完成检讨并制订具体修订建议。

  第三,延伸补地价标准化至新界土地。由于巿场和业界对以“标准金额”为工厦重建补地价的先导计划反应正面,至今已有四个重建项目接受以“标准金额”计算的补地价金额。发展局会把“标准金额”补价模式扩展至新发展区“加强版传统新巿镇发展模式”下的原址换地申请。

  第四,现有的两项活化工厦措施,包括放宽旧工厦重建地积比率及免收整幢改装的地契豁免书费用,将会一并延长至2024年10月。

  林郑提到,为了加快土地和房屋供应,发展局正领导相关部门,致力压缩土地开发流程;我已要求发展局更彻底、更全面检视现行城规、环境影响评估、收地和道路工程的相关法定程序以及行政安排,计划明年上半年向立法会和其他持份者提出建议和听取意见,并争取于年内提出条例修订草案。环境局亦会精简及优化新自然保育政策下公私营界别合作的安排,兼顾发展和保育。

林郑月娥宣读施政报告(中评社 张心怡摄)

  中评社香港10月6日电(记者 张心怡)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6日)发表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谈及土地供应时,林郑指出,香港由2019至2048年的土地短缺约为3000公顷。特区政府将进一步检视“绿化地带”,释放“绿化地带”的发展潜力,以及考虑修订《新界条例》,释放新界祖堂地。

  林郑预计,政府未来几年收回的土地将高达700公顷。同时,“土地共享先导计划”透过善用私营界别的规划力量,释放新界私人土地的发展潜力,供以公营房屋为主的发展。地尽其用是我们坚守的原则,以三个位于茶果岭、牛池湾和竹园联合村的市区寮屋重建项目为例,在房协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公营房屋单位数量由原先的6 300个大幅增至8 700个,由2029年起陆续入伙。

  林郑表示,为确保十年后有持续土地供应,我们积极推进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工程和新界北多个发展区的相关研究。在近岸填海方面,发展局会审视涉及约220公顷的龙鼓滩填海和约220公顷的屯门西地区规划,目标是在明年上半年争取立法会拨款启动这项开拓土地的规划及工程研究,检视不同的发展选项,以敲定未来路向。政府亦会重启马料水填海计划,主要提供创科用地。此外,透过多项搬迁政府设施往岩洞的项目,预计由2027年起将陆续腾出超过40公顷土地作房屋和其他有利民生用途。

  林郑预计,持续推进的大型项目及策划中的项目可望于中、长期提供约40万至50万个公、私营房屋单位。加上在《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可供兴建16万5千至18万6千个房屋单位的新开拓土地,2031-32年后的下一个十至十五年的供应可高达56万5千至68万6千个。

  “究竟香港欠缺多少土地,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这个估计将主导香港的空间发展策略。”林郑坦言,据统计,香港由2019至2048年的土地短缺约为3000公顷。透过成功推动各项新发展区及填海项目,以及推展北部都会区,我们有信心会在中长期找到所欠缺的土地。与此同时,我们会采取以下措施,加快土地供应:

  第一,进一步检视“绿化地带”。由于不少“绿化地带”的生态价值较郊野公园低,可进一步检视“绿化地带”的发展潜力。规划署将有系统地进行新一轮“绿化地带”检讨,集中检视坡道较高和距离已建设地区较远的用地,预计明年中完成筛选并随即展开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