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江语中评:中日大方向不变 有合作空间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10月8日电(记者 郭至君)赢得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的岸田文雄在10月4日顺利通过国会选举程序成为日本第100届首相。对于他上台之后的对华政策和中日关系走向,中国社科院日本所所长杨伯江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的采访,就大家都关注的重点议题进行了分析。

  杨伯江表示,岸田文雄是自民党内的稳健派,不过迄今为止给人的印象是“稳”有余但“健”不足。他从政经验很丰富,资历也很深,但是普遍被认为表达能力不强,性格识别度不高,不善于沟通。他胜选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派阀力学。本次自民党总裁选举,党内几大派系——岸田、细田、麻生、竹下的大部分议员都支持了他,助他胜选。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本次自民党总裁选举实际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投票,派阀力量还是很强。第二,与其他几位候选人相比,岸田文雄的政治理念更容易被人接受,政策主张、政策设计更加系统完备。他上台后面临的主要“考点”有疫情防控、经济振兴和民生问题。继10月底众议院选举后,明年7月参议院选举将是对岸田施政的“民意测评”。

  我们知道,菅义伟下台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疫情有效防控和恢复经济活动之间没有兼顾好,为此,岸田文雄把这个作为重点,提出了30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个规模占日本政府年度预算的近三分之一,实属不小。同时,他提出的政策也关注疫情有效防控,包括建方舱医院、把公立医院设为防疫重点医院、推广疫苗接种电子证明、扩大居家检测规模、要修订现行法律以控制人员流动及确保医疗资源、11月之内完成全国自愿接种。其实岸田近年来一直在思考经济社会政策,他提出要构建“新型日本式资本主义”,核心是实现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之间的良性循环,目的是消除因新冠疫情而扩大的日本社会贫富差距。可以看到,他的政策比较全面系统,具有挑战性,说明是想干事的。
 
  杨伯江说,自民党政治的特点是派阀政治、党中有派,国会议员不是根据政策理念、政治主张来组合彼此的关系,而是根据现实利益、比如说选举资源的获取来建立彼此的关系。自民党派阀之一“宏池会”此前推出了四位首相:池田勇人、大平正芳、铃木善幸、宫泽喜一。岸田本身也具有“宏池基因”,注重经济,但他在安倍内阁任外相四年多,等着安倍“禅位”,彼此关系犹如王储和国王,这两年在一些问题的表态上明显在向安倍看齐。譬如关于是否重启对安倍任内的丑闻之一“森友学园”问题的调查,岸田在选举期间临时改口称上台后“将不再重启调查”,这明显是为了获取安倍的支持。我们看一下岸田领导下的党政人事安排,新任自民党干事长的甘利明、参加总裁选举败选但成为政调会长的高市早苗都是安倍的亲信,担任内阁官房长官这个大内管家职位的是细田派的原事务局长松野博一,与安倍关系也非常密切。所以,岸田上台后会受到党内右翼保守势力的牵制,这是客观现实;但另一方面,“宏池会”的出身决定了他不可能完全颠覆“鸽派”理念。   是不是右派掌权中日关系就会陷入困境?杨伯江表示,也不尽然,像安倍执政后期也谋求改善中日关系,2019年与习近平主席在大阪达成了十点共识,“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另外,自民党内不同的声音也在出现,对安倍独大、独裁的不满会对右翼形成反噬,这对岸田来讲或许是一支“援军”,关键要看岸田的运作。

  杨伯江判断,总体来说,日本新内阁对华政策不会有太大变化,施政首先以国内问题为重点,对外政策以日美同盟为基础,对华牵制、合作两手并用。另外,较之菅义伟,岸田在政策执行方面有两点优势。第一,岸田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支持基础(注:岸田派),这个与菅义伟的有党无派形成对比;第二,岸田团队有更完整的政治理念、政治主张和政策设计。但我们要看到,中美博弈的大背景没变,美国要日本共同对华实施压制的战略需求没变,自民党内对华强硬正在成为一种共识。这样的社会、政治氛围对岸田文雄的对华姿态无疑构成制约。

  对于中国申请加入CPTPP,日本官方没有正面回应和表态,但反而对台湾以“台澎金马关税区”申请加入表示支持一事,杨伯江分析称,这反映出了日本复杂的心态。首先,CPTPP涉及多边贸易机制的建设、自由贸易覆盖区域的扩大,从根本上讲是一件好事,日本没有可以拿上台面的理由来反对中国申请加入。加入CPTPP意味着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而日本,基于它的基本国情,是严重依赖国际自由贸易体制的。日本的经济总量全球第三,但国内市场相对狭小,这就意味着它必须依赖海外市场特别是相邻的中国的广大市场。如果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全球、地区条块分割、壁垒高筑,就会导致日本外需持续低迷,产业链、供应链低效发展,这不符合它的根本利益。日本需要自由开放的贸易体系,它自己也在推动区域、泛区域多边贸易机制,比如日欧EPA、日英EPA以及RCEP等。

  但是,在自由贸易之外,日本还有种种顾虑和算计,不便爽快表态支持中国加入CPTPP。中国的经济体量和国际竞争力都很突出,日本担心自己在CPTPP的主导地位被中国拿走,况且它还要顾及美国的态度,以及借助美欧对冲中国,所以基本策略就是要拖延到美国“回归”,在此期间静观其变,动态反应。   杨伯江认为,面向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日可以考虑合作的项目很多,特别是在经济、体育、文化、智库、社会治理、区域合作等领域。东京奥运会上,中国派出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代表团,北京冬奥会在即,双方应该继续保持合作。另外,如果在岸田执政期间内,中国加入CPTPP事宜能够取得进展,那么这无疑将为中日关系开辟一个新的前进方向与合作增长点。

  中方关于中日关系的政策是一贯、明确的。在岸田胜选之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讲,中方愿意同日本新一届执政团队一道,推动中日关系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稳定发展。可以说,现在球在日本一边。岸田首相作为资深政治家当然十分清楚,只有避免国内政治对外交的过度干扰,努力使外交和内政趋于平衡,才能构筑和谐稳定的周边环境。无论是右翼势力操纵中日关系、炒作中国话题,还是原本的鸽派为上位而刻意迎合右翼保守势力,可以靠这个赢得选票,但终究不能靠这个实现长期稳定执政,这是常识。杨伯江说。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10月8日电(记者 郭至君)赢得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的岸田文雄在10月4日顺利通过国会选举程序成为日本第100届首相。对于他上台之后的对华政策和中日关系走向,中国社科院日本所所长杨伯江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的采访,就大家都关注的重点议题进行了分析。

  杨伯江表示,岸田文雄是自民党内的稳健派,不过迄今为止给人的印象是“稳”有余但“健”不足。他从政经验很丰富,资历也很深,但是普遍被认为表达能力不强,性格识别度不高,不善于沟通。他胜选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派阀力学。本次自民党总裁选举,党内几大派系——岸田、细田、麻生、竹下的大部分议员都支持了他,助他胜选。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本次自民党总裁选举实际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投票,派阀力量还是很强。第二,与其他几位候选人相比,岸田文雄的政治理念更容易被人接受,政策主张、政策设计更加系统完备。他上台后面临的主要“考点”有疫情防控、经济振兴和民生问题。继10月底众议院选举后,明年7月参议院选举将是对岸田施政的“民意测评”。

  我们知道,菅义伟下台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疫情有效防控和恢复经济活动之间没有兼顾好,为此,岸田文雄把这个作为重点,提出了30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个规模占日本政府年度预算的近三分之一,实属不小。同时,他提出的政策也关注疫情有效防控,包括建方舱医院、把公立医院设为防疫重点医院、推广疫苗接种电子证明、扩大居家检测规模、要修订现行法律以控制人员流动及确保医疗资源、11月之内完成全国自愿接种。其实岸田近年来一直在思考经济社会政策,他提出要构建“新型日本式资本主义”,核心是实现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之间的良性循环,目的是消除因新冠疫情而扩大的日本社会贫富差距。可以看到,他的政策比较全面系统,具有挑战性,说明是想干事的。
 
  杨伯江说,自民党政治的特点是派阀政治、党中有派,国会议员不是根据政策理念、政治主张来组合彼此的关系,而是根据现实利益、比如说选举资源的获取来建立彼此的关系。自民党派阀之一“宏池会”此前推出了四位首相:池田勇人、大平正芳、铃木善幸、宫泽喜一。岸田本身也具有“宏池基因”,注重经济,但他在安倍内阁任外相四年多,等着安倍“禅位”,彼此关系犹如王储和国王,这两年在一些问题的表态上明显在向安倍看齐。譬如关于是否重启对安倍任内的丑闻之一“森友学园”问题的调查,岸田在选举期间临时改口称上台后“将不再重启调查”,这明显是为了获取安倍的支持。我们看一下岸田领导下的党政人事安排,新任自民党干事长的甘利明、参加总裁选举败选但成为政调会长的高市早苗都是安倍的亲信,担任内阁官房长官这个大内管家职位的是细田派的原事务局长松野博一,与安倍关系也非常密切。所以,岸田上台后会受到党内右翼保守势力的牵制,这是客观现实;但另一方面,“宏池会”的出身决定了他不可能完全颠覆“鸽派”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