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联科协:施政报告为创科人才提供土壤

林郑月娥发表任内第五份《施政报告》(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香港10月7日电/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6日发表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香港青联科技协会认为,北部都会区不单面对香港,也面对深圳,更有跨境的项目,展现了深港的互补性。加之《报告》提出多个吸引科创人才及培养人才的项目,同时北部都会区将提供15万个创科职位,相信能够为创科人才提供足够的土壤及机遇去发展,相信深港合作能对建设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起到重大作用。

  协会乐见施政报告中大篇幅涉及深港合作,并提出“双城三区”概念,以双城协作态度去发展香港新界北都会区,并有意在新田科技城,面积为16.5个科学园,连同在流浮山标志性创科设施,与深圳的福田区及南山区互相辉映。《施政报告》建议为创新科技发展预留至少250公顷土地,加上《报告》提出多个吸引科创人才及培养人才的项目,同时北部都会区将提供15万个创科职位,相信能够为创科人才提供足够的土壤及机遇去发展,相信深港合作能对建设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起到重大作用。

  协会指出,特首在第三章以“新气象、新未来”为题谈到建设300平方公里北部都会区,不单面对香港,也面对深圳,也有跨境的项目,展现深港的互补性,为香港北部做到更好的布局。特首以“运输基建先行”,相信能有助带动都会区的人流、物流及商流。希望可以早日进行谘询,寻求更多持份者的支持,把愿景变为事实,令青年人可以早日分享这个发展红利,在青年人未变成中年人前能够感受到北部都会区才带来的发展机遇。

  作为青年科技团体,协会认为,不单需要“杰出创科学人计划”、“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吸引优秀人才来港,分享经验与技术,更希望特区政府也要意识到培育自家科技人才的重要,以配合《施政报告》的宏愿。协会认同施政报告所说“培育科创尖子”,但也希望政府要对大中小学全面配合培育科创人才的必要。本会建议在小学阶段分拆科学及工程科,令新一代及早接触科学动手能力,并把科学及工程科及资讯科技科纳入呈分试考评。协会认为,高中的课程需要重组,令同学有足够数理能力在大学理工科进修。为配合香港科技创新产业的庞大需要,协会同时建议大学教育需要容许人才转跑道,这才是特首所说的“灵活设计”。另外,香港大专院校需要更多应用型课程,以满足大湾区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大学课程也需要更贴合产业的需要,以减轻中小企培训人才的压力。期望政府可以考量协会的意见,在培养科创人才时可以扩大培育范围。   特首建议把创科局扩大为“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协会认为这有助勾划未来的创科产业的蓝图,把香港打造为国际科创中心。协会也支持科学园扩建及在流浮山兴建标志性的科创设施。香港不单要着眼在香港北面的创科产业园区的基建需要,也同时请考量香港南面数码港的交通需要,南港岛线如能延伸至数码港站,并与港岛线贯通,相信有助处理现时坚尼地城一带的交通挤塞问题。

  施政报告对推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有不少落墨,例如在落马州河套设立“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设立“大湾区创科飞跃学院”及“大湾区创科快线”,并设立鼓励本地科研人员参与国家科研项目的专项基金,在载体、人才、资金上全力支持企业及人才开拓大湾区科创发展机遇。协会相信特区政府的多管齐下,能够从政策制定开始,透过基建及园区兴建,提供土壤及机遇,令科创人才得以茁壮成长。

大浪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