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23条立法阻力降至最低
中评社香港10月18日电/有关《香港基本法》第23条国家安全立法的讨论近期再度发酵。9月底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表示现在是回归以来23条立法最佳时机,并透露政府正在研究立法细节涵盖《香港国安法》并未包括的间谍罪、窃取官方机密等内容;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最新一份《施政报告》中亦列明将积极推展23条立法,有消息指港府有意在下个立法会会期内完成立法工作。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经历前年修例风波的黑暴动乱,以及国安法生效后的由乱入治,香港23条立法的社会阻力已经降至最低,而港人对23条立法的支持度、信心指数也升至最高点。
曾几何时,基本法23条国安立法在香港舆论场可以说是个“一点就爆”、“一碰就跳”的极度敏感话题,但此次特区政府高层明确表示会积极推展23条立法后,香港社交媒体的关注度未有高涨(如图1所示),明显低于特首林郑月娥上任以来多个与23条有关的舆情高峰,更与去年香港国安法立法、实施前夕所衍生的一波涉及23条舆论高潮存在天壤之别。自2003年23条立法未果以来,每届特区政府会否履行的宪制责任推行23条立法的问题,都受到香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议论纷纷,争吵不休。林郑上任后的处境也不例外,在23条立法迟迟未有时间表的不确定性下,相关话题不时在社交媒体引起关注,反对23条立法逐步成为反对派挑拨社会对立情绪的惯用操作,屡屡激起不同政治光谱之间的争拗冲突。
不过,自去年港区国安立法启动、国安法生效后,港人普遍真切感受到了中央维护国家安全及香港社会稳定的强大决心,这带动了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基本法23条立法的舆情支持热度升温,主流舆论开始意识到23条立法不再是悬而未决的议题,而是很快将会到来的板上钉钉之事。因此,当香港社会普遍意识到在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性、必要性之后,特别是亲眼目睹国安法生效以来的各方面成效之后,大部分港人已对23条立法产生释然及接受的心态,即便反对派想再藉机激化社会对立,在已经转变的民意面前,也再难掀起政治风浪。
近年来港人认同政治光谱的变化走向,可以为23条立法的时空背景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因素。如图2所示,通过对近5年来香港社交媒体用户大数据画像、追踪分析可知,林郑月娥上任初期,恰逢反对派社运低潮,港人经历“占中”乱局后有明显的“去政治化”趋势,整体政治光谱较远离反对派,曾一度被视为推进23条立法的有利时机。
不过,乱港势力藉两年后的修例风波、黑暴动乱迅速扩张,在“反中”、“反政府”思潮的煽动下,港人政治光谱的总体均值滑向激进区间,政府任何的政策、法案都极易激起强烈反弹,更遑论向来争议性较大的23条立法。但随着反对派暴力乱港图谋被戳穿、违法犯罪行径不得人心,再加上国安法生效后社会重新步向正轨,港人总体政治光谱也同步向中间稳健区间回归,这对于重启23条立法而言无疑是一个良好的社会民意氛围。
同样,结合图3可知,这5年来香港社交媒体先后经历了“急剧政治化”及“去政治化”的阶段。2019年的修例风波令整个香港舆论场高度聚焦政治议题,导致政治议题在所有议题中的声量占比突破一半,更在2019年下半年达至接近七成半的超高比例。不过,随着区选结束,反对派的选举动员热度降低,再加上疫情席卷全球,国安法震慑和肃清乱港势力,港人开始逐步将视线从政治议题移向更加务实的经济、民生议题。自2020年起,政治议题在整体议题中的声量占比已跌至3成左右,并持续在低位浮动,较修例风波前约4成的占比还要低。可见,政治议题当前在香港社会的敏感度已降至历史低位,不少舆论表示港府应抓紧时机,加快落实23条的本地立法,为国家安全多加一道坚固的防护网。
因此,在香港社会氛围回稳向好的背景下,港人在目前对23条立法的支持度升至最高、阻挠度在连续4年保持一定水平后首次降至最低(如图4)。可以说,香港社会曾经对23条立法“铁板一块”的偏见和抵抗,如今已经不复存在。最重要的原因在于,2019年修例风波后,黑暴肆虐一年所带来的社会动荡,深刻改变了港人对国家安全的认知,大量港人认知到乱港势力之所以如此猖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及机制完全真空,很多人对港府当初搁置23条立法的决定感到了不妥。故自2019年起,香港社交媒体对23条立法的支持度与阻挠度就迎来了历史性的黄金交叉。去年国安法落地后,港人更加体会到国家安全法例对社会稳定的必要保障,越来越多舆论期望加快推动23条立法,进一步夯实维护国家安全制度在香港的根基。
值得注意的是,港人此次对23条立法情绪表达,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的支持、认同上,对23条立法细节及表述方面并未给予太多关注和讨论,这说明有了全国性法律《香港国安法》作为自上而下维护香港安全稳定的定海神针,港人普遍认为23条立法是大势所趋,香港自行立法只是细节层面的完善和修补,不会影响整体国安法治架构。
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社会氛围、民意支持的保障下,经过林郑月娥、邓炳强等近期就推动23条立法的一系列积极表态,港人对搁置18年之久的23条立法的信心指数已升至最高点。如图5所示,林郑月娥上任后,港人对23条立法的信心指数曾出现升势,受2019年修例风波爆发、黑暴横行肆虐、港府撤回修例等事件影响,大量港人对管治团队信心一度出现动摇,但近一年多来香港政治生态的积极变化,令特区政府在行政和立法层面日益掌握更多主导权,港人对23条立法的信心也在持续上升。
中评智库认为,香港回归已经24年,但是有一项必须履行的宪制责任却拖延至今,即基本法23条立法。事实已经清楚地表明,因为内部与外部势力的强力阻挠与破坏,无法及时进行23条立法的香港遭受了重大政治动乱,甚至一度成为了威胁国家安全的高风险地。23条立法的重要性、必要性、不可逆性,已经在香港社会凝聚了相当大的共识,迎来了最佳时机。至今为止,中央的态度都非常明确,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的法律都不取代香港基本法第23条要求特别行政区自行立法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尽早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因此,特区政府应充分掌握民意,善于抓住时机,及时推动23条立法进程!
(记者:陈日嘉,分析师:杨力聪,工程师:吴悦柠,研究员:林东阳)
中评社香港10月18日电/有关《香港基本法》第23条国家安全立法的讨论近期再度发酵。9月底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表示现在是回归以来23条立法最佳时机,并透露政府正在研究立法细节涵盖《香港国安法》并未包括的间谍罪、窃取官方机密等内容;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最新一份《施政报告》中亦列明将积极推展23条立法,有消息指港府有意在下个立法会会期内完成立法工作。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经历前年修例风波的黑暴动乱,以及国安法生效后的由乱入治,香港23条立法的社会阻力已经降至最低,而港人对23条立法的支持度、信心指数也升至最高点。
曾几何时,基本法23条国安立法在香港舆论场可以说是个“一点就爆”、“一碰就跳”的极度敏感话题,但此次特区政府高层明确表示会积极推展23条立法后,香港社交媒体的关注度未有高涨(如图1所示),明显低于特首林郑月娥上任以来多个与23条有关的舆情高峰,更与去年香港国安法立法、实施前夕所衍生的一波涉及23条舆论高潮存在天壤之别。自2003年23条立法未果以来,每届特区政府会否履行的宪制责任推行23条立法的问题,都受到香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议论纷纷,争吵不休。林郑上任后的处境也不例外,在23条立法迟迟未有时间表的不确定性下,相关话题不时在社交媒体引起关注,反对23条立法逐步成为反对派挑拨社会对立情绪的惯用操作,屡屡激起不同政治光谱之间的争拗冲突。
不过,自去年港区国安立法启动、国安法生效后,港人普遍真切感受到了中央维护国家安全及香港社会稳定的强大决心,这带动了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基本法23条立法的舆情支持热度升温,主流舆论开始意识到23条立法不再是悬而未决的议题,而是很快将会到来的板上钉钉之事。因此,当香港社会普遍意识到在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性、必要性之后,特别是亲眼目睹国安法生效以来的各方面成效之后,大部分港人已对23条立法产生释然及接受的心态,即便反对派想再藉机激化社会对立,在已经转变的民意面前,也再难掀起政治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