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上任4年多 楼价累升18.47%

2017年以来施政报告与CCL走势变化

  中评社香港10月6日电/香港文汇报报道,新一份施政报告今日出炉,市场料将重点聚焦土地房屋供应,置业人士近期都观望当中的“游戏规则”会有怎样的变化 ,令过去几周一二手交投皆减少。其实观乎特首林郑月娥过去4份施政报告后的楼市,即使公布多项大型供地计划,但由于大多增加公营房屋,而且“远水不能救近火”,对楼价影响有限,回顾林郑的特首任期,以CCL计楼价累升18.47%。

  临近施政报告,楼市观望气氛极浓,交投均大幅减少。以上周末为例,美联统计10大蓝筹屋苑只有7宗成交,较上一周下跌约30%。至于一手方面,近期发展商均减慢推盘速度,像过去周末只得余货推售,录170宗成交,数量看似不少,但对比9月初高峰时期的周末574宗成交,前后对比相当强烈。

  市民观望政府如何“开创式”

  市场交投突然下跌,除最近股市波动外,亦与新施政报告有关。林郑预告今日公布的施政报告会是一份有“开创式”的报告,就最近市场传闻,便有如建议全面开发新界北,范围达8,100公顷,提供40万至50万伙单位;参照《强拍条例》降低祖堂地的出售门槛、释放河套区周边湿地并并入古洞北发展区;落实龙鼓滩填海220至250公顷,并搬迁葵涌码头至龙鼓滩填海区,腾出300公顷市区临海地建屋;改组运房局等等。上述传闻如成真,反映本届政府即使余下约9个月任期,仍有意作出远超“看守政府”的规划,铁下心来破解土地难题。在香港今天良政善治环境下,市场料可大幅加快土地供应步伐,因而让不少准买家选择观望报告出台之后,香港楼价会否下跌。

  回顾林郑上任以来4份施政报告,不乏崭新房策推出,如土地共享先导计划、公私营房屋比例改为七三比等,惟由于大多属于长远房屋供应及公营房屋,短期房屋供应依然紧张,楼价于施政报告公布后亦升势不变。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由林郑上任时的160.05点,升至上周五的189.61点,累升18.47%。

过去4份施政报告重点房策

  短期房屋供应紧张未变

  按照政府思路,今年大举增加土地供应,主要希望为将来建立土地储备,应对楼价再攀升的风险。短期房屋供应紧张的局面,今日依然未变。房地产于本港属经济支柱之一,于平衡安居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下,业界均预测政府今次即使增加土地供应,提供的单位比例亦会倾向增加公营房屋。

  而与短期房屋供应较相关的,主要为放宽旧楼强拍门槛,市传将由之前八成降至七成或七成半,这些释出的旧楼重建项目,亦多属市区地盘,今天市况下估计楼价不会低。综合各种因素,业界对今次施政报告后的市况仍然乐观,相信政府考虑市民安居的同时,亦不会想一下子推倒私楼市场。不过,当前社会高度关注楼市下,楼价未来要大升的空间亦变得相当狭窄。

  过去4份施政报告重点房策

  2020年施政报告

  1.成立“项目促进办事处”加快处理大型私宅用地发展审批

  2.扩大发展局“精简发展管制督导小组”职权,涵盖发展局以外的部门

  3.运用合共83亿元专项拨款,促成非政府机构于3年内提供1.5万伙过渡性房屋

  4.为轮候公屋超过3年的合资格申请住户提供现金津贴

  2019年施政报告

  1.放宽九成按揭保险楼价上限,由400万元提升至800万元

  2.建议市建局项目提供更多“首置”或其他类别资助房屋

  3.运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3类私人土地,发展公营房屋

  4.重新规划屯门西的沿海发展,包括研究提供作住宅

  2018年施政报告

  1.日后所有新增土地七成用作兴建公营房屋

  2.推展“明日大屿”,展开人工岛填海研究

  3.公布“土地共享先导计划”,满足短中期房屋需求

  4.重启工厦活化计划

  2017年施政报告

  1.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检视不同土地供应选项,谋划整全及长远土地策略

  2.建议房委会将“绿置居”.“白居二”计划恒常化

  3.建议推出“港人首置上车盘”

  4.协助和促成由民间主导和推行的短期措施,增加过渡性住屋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