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民呼声:我想回乡过年

  中评社香港10月5日电/据大公文汇报道,市民希望香港与内地尽快恢复正常通关,但政府顾问专家透露,探讨过关安排料需时最少四至五个月,意味着可能要到农历新年之后才有望通关,市民失望。有“新手爸爸”与内地妻儿分隔两地,只能透过电话视像缓解相思之苦,小小心愿是“想过年回家陪下个女”。港漂王小姐是家中独女,回家过春节是多年传统,但普通打工一族难以请长假,花时间隔离检疫。

  回乡过年团聚是普罗大众的呼声。议员及防疫专家均认为,特区政府应顺应民意,下定决心,进一步完善本港防疫工作,“码”上做好对接,让两地尽快恢复通关。

  新手爸爸:好想陪女儿玩

  “新手爸爸”唐先生,正是其中一位希望尽快通关的小市民。六月初,女儿在内地出生,唐先生那时赶返内地的家,隔离了21日,才有机会陪伴妻子产女,匆匆短聚后,又要火速返港工作,连囡囡的百日宴也未能出席。谈起无法看着孩子成长,不禁叹气,“老婆怀孕期间,已经难以陪伴左右,分隔两地,无法尽到父亲责任,我觉得很愧疚。工作时经常想到妻儿,除了感伤,更多的是无奈。好希望立即通关,把身为爸爸应该做但未做的事全部补上,同佢玩下。”

  唐先生说,已积极配合政府所有关于防疫抗疫的安排,包括普及检测、接种新冠疫苗等,并时常鼓励身边朋友积极参与,希望社会早日走出疫境,但他认为,比起内地的防疫措施,香港特区政府所做的仍然不足够,希望尽可能向内地看齐,尽快恢复通关,“到深圳原本一小时的车程,现在却成了最远的距离,21日的隔离对上班族来说,实在太奢侈。”

  港漂:不可能请一个月假隔离

  “疫情已经一年多,之前觉得无论如何都不至于明年过年都不通关吧?但现在却似乎很难说”,今年五月来港工作的王小姐是家中独女,以往每年都会回家乡四川,和父母一起过农历新年,她说,如果香港与内地明年初仍未恢复正常通关,她可能要第一次独自在外地过新年,“虽然很想家,但也不可能向公司请假一个月用于隔离和探亲吧?希望特区政府可以更加积极,争取两地尽快通关,缓解港漂们的思家之情。”

  “通关”再获广泛关注

  中国评论通讯社分析大数据,发现两地开始对接商讨通关后,“通关有望”成为近期香港最热门的舆论现象,近三星期内,港人对通关的关注度持续在高位横行,涉及通关的新闻、帖文在香港社交媒体的分享数,也持续攀升。由此可见,原本对恢复通关日渐灰心,甚至死心的港人,看到两地对接工作正式启动后,又再重燃希望。

  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主席葛佩帆表示,不少街坊向她表达希望尽快通关的意愿,“有人希望探亲,有人希望跟在内地工作的亲人见面,也有长者希望到内地旅行。”她认为,通关要等四、五个月太慢,关键在于特区政府是否有决心,达成内地专家提出的条件,“如果等到农历新年,也不能通关,真的欲哭无泪!”

  专家建议——“过关码”可行 可自愿参加

  两地早前开会商讨恢复通关可行性,内地期望香港的防疫措施尽量贴近内地标准,包括收紧患者出院条件、加密高危群组检测次数等。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认为,有关条件并不难做到,就算是“健康码”,若只限于过关人士,可自愿参与,实名制也容易做到。

  梁子超认为,加密高危群组检测次数,以及收紧患者出院条件,实属事在必行,强调“就算不是用来谈通关的条件,也是必须要做”;外防输入方面,如八月时,澳洲影星妮歌洁曼(Nicole Kidman)来港拍剧,却获政府豁免检疫惹来质疑,政府必须收紧豁免政策堵塞漏洞。

  至于“健康码”,或最新提出专为过关人士而设的“过关码”,梁子超分析,有关系统有效及可行,因系统用于追踪,以防一旦有人感染,“一旦社区有人受感染,要斩断传播链,可以透过科技,赶快在三日内,以防出现第三代传播。”

  倡加入“安心出行”程式内

  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认为,利用“过关码”作为本港与内地恢复通关的技术要求之一,是可行做法,建议可将“通关码”加入“安心出行”应用程式内,让市民自行选择是否安装及启用功能。为达至两地正常通关,他认为,收紧确诊者出院标准、加密高危群组检测等条件,均属可行,如果能够令内地放心,应尽量满足要求。

  立法会议员葛佩帆认为,商讨“过关码”的同时,为免发生像澳门和珠海短时间多次改变通关状况,两地政府应提早商讨是否设立“熔断机制”。

  记者直击——港人防疫松懈 无视“安心出行”

  疫情开始至今,香港与内地停止正常通关逾600天。市民渴望尽早恢复通关,但内地关注两地防疫措施及标准仍有差距,记者昨日走访旺角多家食肆、店铺,发现至今仍有不少进入特定场所无扫“安心出行”及度量体温,店员不以为然;有商贩甚至不戴口罩大声叫卖。有市民指出,随着疫情放缓,不少人未有遵从扫码等防疫规定,感慨只能靠自觉防疫,认为政府应加强监督。

  体温探测器 位置唔显眼

  旺角豉油街的一间电器铺内,昨午的顾客络绎不绝,但门口摆放的体温探测器竟是一片灰色。记者走近尝试进行体温探测,发现体温计根本未有开机。有人直接行入店铺,未见有职员提醒。记者其后发现,距离门口约10米处放有另一部体温探测器,但位置并不算显眼,亦同样无店员监督,顾客即使未量度体温,仍可自由出入。不远处的一间炸鸡餐厅,有店员站在店门附近,但面对部分顾客直入店内而未扫码、无量度体温的情况熟视无睹。

  在朗豪坊附近的露天街市,下午聚集了大量人流,但记者发现,有水果摊老板拉低口罩大声叫卖。类似的情况并非个别例子,整条街市无戴口罩便招揽顾客的档主或伙计为数不少。一旁的数间凉茶店、小吃店同样有类似情况,有小吃店店员甚至未清洁双手就收钱及制作点心,卫生状况堪忧。

  评论:通关是民意最大关切

  解决市民的烦心事是政府的责任所在。一项大数据调查显示,在港人困守疫城600多天后,与内地恢复通关已成为香港最大的民意,也是最重要的民意政治。特区政府需要急民所急,想民所想,尽快为恢复通关创造条件。

  对于为何迟迟无法与内地通关,部分港人感到委屈,认为香港在抗疫方面做得很好,包括连续40多天本地确诊“清零”,在外防输入方面“宁枉毋纵”;更有人认为无法通关的症结不在香港,而在内地讯息“不清晰”,香港沦为“成功抗疫的受害者”云云。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特区政府的抗疫努力有目共睹,但这不代表香港在抗疫方面已没有漏洞,更不代表满足了内地的通关条件。就在日前,香港发生外籍旅客从检疫酒店逃跑事件,事隔两天才被找到,令人抹了一额冷汗,如果此人是超级病毒携带者,香港已陷入新一波疫情;个别检疫酒店仍向普通公众开放入住与就餐,“闭环”入境检疫政策也令人质疑。更不用说,香港没有建立起“港康码”这样的追踪机制,在患者出院条件、检测密度等方面,与内地现行做法都有一段差距。

  因此,将通不了关的责任推给内地,这显然不是负责任的态度。其实,正如香港防疫专家日前所指出的,香港还有不少事没有做好。要恢复通关,说到底就是要让内地民众放心,香港不会成为安全风险。为此必须在抗疫措施、机制方面与内地对接,与内地相比有不足的地方,就要改善、要提高。当抗疫措施与内地看齐,通关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恢复通关是两地民众共同的期盼,但一切都要以防疫成效作为根本依归,严防严控是唯一之途,没有捷径可走。随着第一次疫情防控对接会议的举行,随着有关措施的落实到位,相信在两地部门深入有效沟通之下,通关不应该是太遥远的事。   中评社香港10月5日电/据大公文汇报道,市民希望香港与内地尽快恢复正常通关,但政府顾问专家透露,探讨过关安排料需时最少四至五个月,意味着可能要到农历新年之后才有望通关,市民失望。有“新手爸爸”与内地妻儿分隔两地,只能透过电话视像缓解相思之苦,小小心愿是“想过年回家陪下个女”。港漂王小姐是家中独女,回家过春节是多年传统,但普通打工一族难以请长假,花时间隔离检疫。

  回乡过年团聚是普罗大众的呼声。议员及防疫专家均认为,特区政府应顺应民意,下定决心,进一步完善本港防疫工作,“码”上做好对接,让两地尽快恢复通关。

新昌苗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