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道路收费拖足38年 塞车难解
政府自1983年起先后四次提出电子道路收费计划研究,前三次均因多种原因搁置,至近年政府经公众咨询后,于2017年重提中环电子道路收费先导计划可行研究,确立在中环区展开先导计划,又于2019年划出中环收费区,提出最迟去年推出计划,但去年11月施政报告未有公布详情,仅在《附篇》中提到已于去年一月成立国际专家小组征询意见。
运输署称“考虑未来路向”
运输署去年回应称,会在充分顾及当前社会和经济状况后,考虑“适时推出”先导计划。但至今却突然改口称,会继续制订先导计划的具体建议,密切监察中环的交通情况及在充分顾及香港最新社会和经济状况后“考虑未来路向”。
至于在2020年的中环电子道路收费先导计划中提出成立的国际专家小组,负责就推展先导计划向政府提供意见,运输署表示目前正跟进国际专家小组的意见及各项建议,包括在复杂的市区道路环境下做技术可行性实地测试。
香港汽车会会长李耀培接受《大公报》访问表示,香港塞车问题是长年以来的“死症”,自中环及湾仔绕道通车后,已有一条免费替代路线,有条件推行电子道路收费,惟不知何故有关计划仍只闻楼梯响,令人感觉运输署不作为。
李又说,事实上,运输署就电子道路收费计划已研究了38年,认为推出一项政策要花10年或以上时间已经不能接受,何况是38年,认真“夸张”,这样下去永远无法解决香港的塞车问题,他希望未来政府推行政策时要有“决心”及“落到地”,不要再采取拖字诀态度。
政府自1983年起先后四次提出电子道路收费计划研究,前三次均因多种原因搁置,至近年政府经公众咨询后,于2017年重提中环电子道路收费先导计划可行研究,确立在中环区展开先导计划,又于2019年划出中环收费区,提出最迟去年推出计划,但去年11月施政报告未有公布详情,仅在《附篇》中提到已于去年一月成立国际专家小组征询意见。
运输署称“考虑未来路向”
运输署去年回应称,会在充分顾及当前社会和经济状况后,考虑“适时推出”先导计划。但至今却突然改口称,会继续制订先导计划的具体建议,密切监察中环的交通情况及在充分顾及香港最新社会和经济状况后“考虑未来路向”。
至于在2020年的中环电子道路收费先导计划中提出成立的国际专家小组,负责就推展先导计划向政府提供意见,运输署表示目前正跟进国际专家小组的意见及各项建议,包括在复杂的市区道路环境下做技术可行性实地测试。
香港汽车会会长李耀培接受《大公报》访问表示,香港塞车问题是长年以来的“死症”,自中环及湾仔绕道通车后,已有一条免费替代路线,有条件推行电子道路收费,惟不知何故有关计划仍只闻楼梯响,令人感觉运输署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