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家直播研讨“碳中和:中国在行动”

  中评社北京9月23日电/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角色至关重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20年9月22日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中国将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自此,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经济社会变革在中国逐渐展开。在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一周年之际,2021 年 9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联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布《碳中和:中国在行动》智库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有中、英两个语种,向全球讲述中国“双碳”进程,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环球时报、北京电视台、三沙卫视等数十家媒体参加此次报告发布会的报道,全球数十万人通过在线直播收看了此次报告发布会。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主持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线发表了致辞,在致辞中列举了自去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作出双碳目标的承诺以来,各地方、企业在中央政策的引导下开展的一系列碳减排措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中国已经并将持续作出重要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及下属高校智库将继续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为中国能够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人大智慧。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在致辞中和大家分享了三点体会:第一,实现碳中和,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体现。第二,中国已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将继续朝着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而努力。第三,中国正在基于发展中国家发展逻辑的契合性和发展目标的共生性, 在各方国际会谈上频频发起一系列的绿色行动倡议。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开展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交流合作的有力抓手。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主持了主旨发言环节, 斯洛文尼亚原总统、全球领袖联盟主席达尼洛·图尔克表示,全世界人类都在面临着全球变暖的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做出了将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碳中和目标的承诺,是非常值得敬佩的。欧洲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也落实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金融工具。为了完成全人类共同的任务,欧洲、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所采取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是欧美同样需要了解和借鉴中国这些年来的减碳经验,必须重新思考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概念。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专门发来书面致辞稿: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各级政府、社会、公众对落实“双碳”目标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制定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各部门也陆续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各省市积极布局“十四五”地方“双碳”目标规划。社会各阶层纷纷主动研究绿色转型与脱碳降碳技术,并高度重视碳中和基础科学研究工作。金融系统也开启绿色投融资以服务于社会经济低碳转型。今天,两家知名智库——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联合举办了本次《碳中和:中国在行动》全球直播研讨暨报告发布会,希望能够告诉全世界:中国在努力,希望与国际社会加深合作,也愿意为全人类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中国方案。我们有信心百分之百落实习近平主席对外宣示目标,为全球气候治理和疫情后绿色低碳高质量复苏做出更大贡献。

陕汽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