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答问 谈养老扶幼相关举措
中评社北京9月18日电(记者 海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9月17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在会上就养老问题、儿童福利事业相关情况予以介绍。
提前进入老龄化是我国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居家养老是中国人的主要选择。但是想做好居家养老,不可能离开社会支撑,从目前看到居家养老做的比较好的地方,都是有强大的社会力量和身边服务作为支撑。民政部门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高晓兵表示,在熟悉的环境,有亲情伴随的居家养老,是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期盼。“十三五”期间,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通过组织试点、完善政策、鼓励创新等手段,推动了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
首先,加大了政策和资金的投入。高晓兵说,“十三五”期间,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作出了一些硬性规定,比如人均养老面积、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进行适老化老旧小区的改造。同时,出台了规划、用地、税收等政策来鼓励社会资本向养老方面投入。在资金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投入,仅专项彩票公益金,近五年中央投入50亿支持居家社区养老试点。
其次,向着哪里有老年人集中居住,我们的养老机构就设在哪里的方向去努力。高晓兵介绍,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29.1万的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嵌入式的养老机构也因此应运而生,服务在老年人身边。另外,我们还做到老年人需要什么我们就尽快的发展这方面的服务。比方说老年饭桌、送餐上门解决了老年人做饭的烦恼;比如家庭养老床位,解决了高龄失能老年人家庭养老困难。定期的巡访关爱制度,又能够使独居的老人有了安全感。对于家庭适老化改造让家庭养老更加宜居。在一些地方还进行了“互助式”养老,也就是年龄相对比较轻、身体比较好的老年人服务高龄的和失能的老年人,这样实现了“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相结合。这些工作使得老年人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高晓兵表示,在“十四五”国家将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民政部门还要从三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在养老服务设施上,我们要在城市地区建立“15分钟圈”的养老服务圈。在农村要建立县、乡、村三级的养老服务网络。在丰富服务方式上,除了要规范和继续推广相对比较成熟的家庭养老床位、农村互助幸福院、老年饭桌、居家养老的适老化改造,这些相对比较成熟,我们要推广,要使它逐步全覆盖。同时,还要创新新的方法,比如时间银行、智慧养老、养老顾问等等。在养老服务平台上,我们立足于建立区县街道、乡两级的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不仅要发挥综合养老服务的功能,它更是养老的需求和养老的供给对接平台,类似于客服中心。
会上,还有记者提问说,儿童福利事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央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儿童福利工作的政策措施,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关爱保障工作作出部署。民政部在推进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高晓兵表示,在孤儿保障方面,2019年对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费,中央财政补助地方标准提高了50%,这个数据远远高于其他被保障人群,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儿童特别是对孤儿的关爱。面对孤儿当中残疾孩子比较多的现象,我们启动了“明天计划”,对这些孩子进行康复治疗,共投入福利彩票公益金17亿元,惠及22万多人次的孤儿,使得这些孤儿最大限度地得到康复、能够自立、能够融入社会。同时,针对孤儿考上中专、大专、大学、研究生的情况,我们还启动了“孤儿助学工程”,每年拿出2.7亿元资金资助孤儿上学,支持他们继续读书。
对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这是特别特殊的群体,名义上他们有父母,但实际上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某种程度来说,他们不是孤儿,却似“孤儿”。2019年,民政部会同12个部门出台了政策,让这些事实无人抚养的孩子能够比照孤儿的生活保障标准,享受到同等待遇,使得这些孩子能得到及时抚养。这项政策的出台,可以说填补了儿童福利制度上的一个空白,是一项非常得人心的制度,也是一项解决现实问题、针对性很强的制度。
高晓兵表示,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方面,目前有5.6万名儿童督导员、67.5万名儿童主任,服务在留守儿童身边。我们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来关爱和帮助这些孩子,还推进留守儿童相关政策讲解进工地、进村(居)进行宣讲,惠及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父母。目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道,共同迈进了全面小康社会。
高晓兵介绍,国务院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部。下一步,民政部要发挥好协调督促作用,推动出台跨部门、跨领域相关规划、制度、办法,进一步满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需要。针对孤儿中残疾或者重度残疾的比例上升的状况,推进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把它打造成养育、治疗、康复、教育、社会工作为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同时,推动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生活补贴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动态增长,对留守儿童我们也会继续关爱,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关爱保护网络,把这些工作做得更为扎实。
中评社北京9月18日电(记者 海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9月17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在会上就养老问题、儿童福利事业相关情况予以介绍。
提前进入老龄化是我国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居家养老是中国人的主要选择。但是想做好居家养老,不可能离开社会支撑,从目前看到居家养老做的比较好的地方,都是有强大的社会力量和身边服务作为支撑。民政部门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高晓兵表示,在熟悉的环境,有亲情伴随的居家养老,是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期盼。“十三五”期间,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通过组织试点、完善政策、鼓励创新等手段,推动了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
首先,加大了政策和资金的投入。高晓兵说,“十三五”期间,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作出了一些硬性规定,比如人均养老面积、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进行适老化老旧小区的改造。同时,出台了规划、用地、税收等政策来鼓励社会资本向养老方面投入。在资金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投入,仅专项彩票公益金,近五年中央投入50亿支持居家社区养老试点。
其次,向着哪里有老年人集中居住,我们的养老机构就设在哪里的方向去努力。高晓兵介绍,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29.1万的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嵌入式的养老机构也因此应运而生,服务在老年人身边。另外,我们还做到老年人需要什么我们就尽快的发展这方面的服务。比方说老年饭桌、送餐上门解决了老年人做饭的烦恼;比如家庭养老床位,解决了高龄失能老年人家庭养老困难。定期的巡访关爱制度,又能够使独居的老人有了安全感。对于家庭适老化改造让家庭养老更加宜居。在一些地方还进行了“互助式”养老,也就是年龄相对比较轻、身体比较好的老年人服务高龄的和失能的老年人,这样实现了“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相结合。这些工作使得老年人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高晓兵表示,在“十四五”国家将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民政部门还要从三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在养老服务设施上,我们要在城市地区建立“15分钟圈”的养老服务圈。在农村要建立县、乡、村三级的养老服务网络。在丰富服务方式上,除了要规范和继续推广相对比较成熟的家庭养老床位、农村互助幸福院、老年饭桌、居家养老的适老化改造,这些相对比较成熟,我们要推广,要使它逐步全覆盖。同时,还要创新新的方法,比如时间银行、智慧养老、养老顾问等等。在养老服务平台上,我们立足于建立区县街道、乡两级的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不仅要发挥综合养老服务的功能,它更是养老的需求和养老的供给对接平台,类似于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