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罗马尼亚华商:生存挑战与商机共存
记者在罗马尼亚华商最集中,同时也是欧洲最大批发市场之一的“红龙”批发市场采访了部分华商。他们经营着服装鞋帽、床上用品、配饰及其它杂货批发业务。记者还采访了批发市场以外的一些零售商。
“2020年3月,红龙市场因为疫情关系关闭了两个月,5月份市场重新开放后,生意一下子就惨淡很多。”一位华商反映,“服装批发这边近三分之一的店铺都关门停业了。一方面是因为经济不景气,小型零售店大批倒闭,我们的客源也减少了许多,而老顾客对产品的样式、质量要求却越来越高,囤积的旧货就很难处理。另一方面,物流运费飞涨,加上店租、仓库费、员工工资等的经营成本大大增加,能够不亏损就算不错了。”
这位华商还说道:“我们服装市场主要还是按照经营了几十年的老模式运营,感觉比较稳妥。一些年轻人选择到外地乡镇做零售业,开拓地方市场。那里需求量会相对稳定些,竞争小,定价自由,受到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位于红龙市场的第三厅(红龙三)原有四百六十家铺位,从疫情爆发到现在还剩下两百多家在坚持营业。一位鞋类批发商说:“这边基本都没什么生意了。还有各种税收,店铺仓库租金也在上涨,政府还要求提高员工薪资。为了回笼资金,仓库囤积的货我们只能低价甩卖。基本就是在靠吃老本维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