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学科课程

  中评社北京8月25日电/据大公报报道,教育部24日举行发布会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湘平在会上表示,《指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融入各学科课程教材,明确各学段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基础要求,不单独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同时,突出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三个方面,并以此作为课程教材遴选内容的根本遵循。

  沈湘平介绍,《指南》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的问题强化顶层设计,在增强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上下功夫。

  《指南》提出要从厚植中华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增强社会关爱、提升人格修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育人目标出发,遴选相关素材内容和载体形式。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融入各学科课程教材,明确各学段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基础要求,并适当拓展,适量适中,不单独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