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中报业绩亮眼 客户数突破1.24亿
规模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行长张青松在介绍农行经营业绩时表示,上半年,农行全面实施三农县域、绿色发展、数字经营“三大战略”,量、价、险、效协调发展,经营绩效稳中向好。上半年该行实现拨备前利润249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7.8%;凈利润1228亿元,同比增长12.5%;利息凈收入2834亿元,同比增长6.1%;手续费和佣金凈收入481.5亿元,同比增长8.8%。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A)0.88%,加权平均凈资产收益率(ROAE)12.40%,同比分别提升0.03和0.46个百分点。
在不良贷款认定标准进一步趋严的情况下,农行不良贷款率逐季下降,到6月末为1.5%,比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该行逾期贷款实现“双降”,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之比为73.7%,比上年末下降8.7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之比为44.2%,比上年末下降5.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75%,比上年末提升14个百分点,拨贷比4.12%,具备较强的风险抵补能力。
农行资产负债规模实现稳定增长,6月末,总资产规模达28.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3%;存款余额达21.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6%;贷款余额达16.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0%。
个人客户总量达8.69亿户
截至6月末,农行个人客户总量达8.69亿户,借记卡累计发卡11.12亿张,均保持同业领先。副行长崔勇表示,农行零售业务战略基石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截至6月末,该行个人存款余额达12.85万亿元,居同业第一,个人贷款余额6.7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531亿元,增量、增速均保持市场第一。此外,该行还积极发力财富管理业务,上半年代理保险业务以666亿元保费继续领跑同业。
去年农行推出了面向私人银行客户的品牌“壹私行”,以满足客户多元化资产配置、家庭财富传承等需求。今年以来,壹私行持续开展品牌战略的护航行动,进一步推出“盈”系列代销产品和“恒”系列家族信托服务品牌,为客户提供财富传承信托、保险金信托、慈善信托三大解决方案,业务市场稳健增长。截至6月末,该行私人银行客户数突破16万户,管理资产规模突破1.8万亿元。
产业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农行实践
农行大连瓦房店支行的客户经理已经记不清多少次走入田间地头,但能清晰地回忆起这几年瓦房店地区的点滴变化。
崮田村曾是大连市低收入村之一,在农行金融活水的浇灌下,现在整个村子焕发出不一样的风景:一个接一个的大棚鳞次栉比,一串串硕大又红润的樱桃挂满枝头……在当地农户眼里,这是通往产业致富道路上的“幸福红”。
“石头缝里长出的西瓜”是宁夏中卫市西瓜种植的真实写照,为助力甜美“硒砂瓜”冲出沙砾,农行宁夏分行研发“硒砂瓜e贷”等专属信贷产品,帮助农户提升经济效益。此外,该行还围绕其他特色产业持续发力,创新推出“枸杞e贷”“滩羊e贷”“肉牛e贷”等18个“惠农e贷”产品,实现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全覆盖。
在陕西,针对3个千亿产业——苹果、羊乳、设施农业,以及区域内其他特色产业,农行陕西分行创新推出64个特色产业模式,满足群众差异化融资需求。在广西,柳州螺蛳粉火爆全球、畅销海外,农行广西分行主动寻找支持产业发展的契合点,促进地方产业做实做强做优。
以产业为抓手带动乡村振兴的还有“中国荔枝之乡”“宁红茶发源地”……这些背后,正是农行在持续推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走深走实,于田间地头精准对接农户的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年初,农行明确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2021年全行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县域贷款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农业贷款和乡村产业贷款增速高于全行县域贷款平均增速;确保县域个人贷款在县域贷款占比提升,特别是加大“惠农e贷”投放,让更多农民受益。
截至6月末,农行县域贷款余额5.9万亿元,增速11.4%,高于全行贷款增速2.4个百分点。其中,农户贷款余额2.0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919亿元;乡村产业贷款余额549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98亿元;线上农户贷款“惠农e贷”业务已覆盖国内所有县域,贷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惠及345万农户。
农行县域贷款的快速增长与该行遍布县域的物理网点也密不可分。目前,该行县域网点达1.26万个,覆盖所有县域;县域农村自助银行达4613个;在农村地区设立的“惠农通”服务点有26万多个。
打造绿色金融优势品牌
7月20日,农行揭牌成立了绿色金融研究院,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绿色金融理论研究与实践有效结合的产学研综合化平台。同时,在近期发布的《中国农业银行“十四五”规划》中,农行首次将绿色金融作为全行三大战略之一,切实推动ESG管理理念落实到经营管理全链条、各领域。6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1.76万亿元,增速16.4%;绿色债券投资规模752亿元,增速14.9%。
副行长林立透露,“十四五”时期,农行将做到三个确保:确保绿色信贷增速持续高于全行信贷平均增速;确保绿色信贷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持续上升;确保绿色直接融资和创新型业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
8月27日,农行湖北分行为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放碳排放权质押贷款1000万元,实现首笔全国碳交易市场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落地。这标志着农行湖北分行为金融业支持全国碳交易市场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全面数字化转型成效显着
近年来,农行全面实施数字经营战略,围绕“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从渠道建设、数据质量提升、大数据应用和科技基础等方面,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十大工程”建设,成效显着。6月末,该行掌银月度活跃客户数(MAU)突破1.24亿,比上年末增长2077万户,总量和增量均位居全行业第一。
副行长徐瀚介绍,近年来,农行掌银把金融嵌入生活,聚焦高频场景,构建了涵盖政务、民生、消费、零售、产业链的开放金融生态;并对客户画像建立了800多个数据标签,包括金融资产、交易活跃、价值贡献、行为特征、兴趣偏好等。这些措施助力掌银空前发展。他进一步表示,月活1.24亿户,这么好的流量,如何实现全渠道、全场景、全链路下的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从提升MAU发展到提升AUM(零售客户资产管理规模),是该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中报披露,农行将加快形成科技引领、数据赋能、数字经营的智慧银行新模式,打造数字化时代竞争新优势,努力建设客户体验一流的智慧银行、“三农”普惠领域最佳数字生态银行。值得一提的是,在县域方面,该行大力发展线上信贷业务,加快农户信息建档进度和“惠农e贷”发展,并推广应用掌银乡村版,开展掌银示范村建设活动。
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助力
广东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坐落“广深港”黄金走廊腹地,这里原来是一座水库,如今风光美不胜收,山水之间镶嵌着一些现代建筑,让人流连忘返。谁能想到,这里正加快打造珠三角乃至全国产业转型科技中心。
早在20年前,农行就与广东东莞松山湖结下了深厚缘分。在农行支持下,一批智能终端制造、半导体新材料、光通信等高精尖企业纷纷落户松山湖。今年正好是双方合作20周年,4月,农行广东分行与松山湖管委会签订10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支持松山湖科学城重点项目建设、园区改造、乡村振兴、实体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
这是农行广东分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为助力广东从制造大省加速转变为制造强省,农行广东分行加大对科技型、制造业和供应链等优质小微集群的信贷支持,在全国农行系统首创TCL产业链多级穿透式保理融资产品“链捷贷”,通过线上供应链融资解决一家重点企业和其上下游小微集群的资金周转难题。截至6月末,农行广东分行共上线“链捷贷(保理)”商圈163个,带动供应链客户超过1600户,今年累计投放金额约85亿元,融资余额近100亿元。
为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农行广东分行针对小微企业轻资产、轻报表等特点,综合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近年来创新研发“结算e贷”“工资e贷”“公积e贷”等多个同业和系统首创的信贷特色产品,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授信额度不足、抵质押物匮乏等问题。截至6月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360亿元。上半年,农行广东分行各项贷款余额达1.54万亿元,居农行系统首位。
“数字人民币+有轨电车”项目落地
近日,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有轨电车”绿色出行应用场景项目在深圳正式启动,两列身披“农行绿”新装的有轨电车穿梭在龙华区的大街小巷,成为城市中一道靓丽风景线,农行深圳分行“数字人民币农行钱包乘车体验活动”由此拉开帷幕。
在出行领域,农行深圳分行还与深圳通公司联合打造了覆盖全市1100余万市民公交及地铁出行的“农行钱包 伴您绿色出行”活动。自商务部明确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以来,农行深圳分行积极参与,打造了批发零售、教育医疗、政务补贴、公交出行、日常消费等多个场景,上线系统内首单钱柜项目、首个跨机构子钱包推送项目,落地政府消费券红包发放、无人售货柜数币支付等业务,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