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教育界:人才供应是重中之重

图:两地教育界人士在高峰论坛上,就大湾区教育融合等热点话题发表意见。来源:大公网

  中评社北京8月29日电/据大公网报道,由益利乐生教育基金有限公司暨汉鼎书院主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大湾区教育高峰论坛”昨日在香港举行。此次论坛以“庆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主题,来自香港、内地的教育界人士共聚一堂,就香港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大湾区教育融合等热点话题,发表真知灼见。

  倡大学城建国际教育中心

  益利乐生教育基金主席兼汉鼎书院校监徐莉在致辞时表示,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教育方针对香港教育的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性。而建立健全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香港教育体系,需要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来促进教师和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全面认识。

  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创院院长、汉鼎书院校董会副主席杨健明教授表示,香港高等教育有国际化、高质量教学水平、专业的继续教育体系等亮点。大湾区未来若要保持创新活力,人才供应是重中之重。香港高等教育将继续培养高水平人才。华中师范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郭一鸣提出,香港教育应遵循“求真、求实、求正”的原则,教学生摆正态度,系统地认识国家、认识中国共产党。

  在圆桌论坛环节,几位教育界人士从不同角度简述了“国际教育的本地化实践过程中,身份及文化的认同”这主题。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中心驻港兼职研究员陈永华博士指,“一带一路”培养了不少留学生,若要实现国际教育本土化,应在大湾区的大学城建立国际教育中心,促进文化交流。

  针对增加学生国家认同的具体措施,汉鼎书院中学部校长Vahagn Vardanyan博士提出,将数学科和历史科与内地教学内容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国家认同相关的知识。

  闭幕仪式上,香港新民主出版社副总经理刁冰代表出版社向汉鼎书院捐赠了100册《中国共产党简史》,供汉鼎学子全面了解党和国家、树立正确的三观。电影监制及导演锺敏强表示,香港是中共革命的重要地点,大力宣传国家历史,可以让学生了解香港的爱国革命者在历史重大关头做出的牺牲,从而让人心真正回归。

  此外,汉鼎书院战略合作伙伴、越秀地产副总经理陈志飞,善学慈善基金会主席、汉鼎书院校董会副主席赵曾学韫教授、汉鼎书院校董黄立生博士,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副主席刘树军,紫荆杂志社文化教育总监廖国良,爱秩序湾官立小学校长崔家祥等亦作为主礼嘉宾一同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