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链强链增强产业韧性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怎么补?如何强?专家认为,要分析好产业链、供应链,精准设计、精准施策、夯实基础,做强优势集群,补齐突出短板和弱项,进一步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着力补齐短板弱项
何谓补链?“就是补齐短板和弱项,确保关键时候不‘掉链子’。”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说。
去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进行了一次实战压力测试。从实践来看,关键时刻顶住了压力。“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我们在产业链、供应链上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所以,我们对41个大类的工业和下面的细类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梳理和分析,绘制重点产业链图谱,找出空白点,也找出弱项短板。”肖亚庆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补链针对的是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当前,我国一些产业链存在短板,部分技术难度较大的产业链节点国内参与者较少,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亟需通过自主化补齐产业链断点,解决“卡脖子”问题。
以芯片领域为例,我国芯片设计较强,但设计软件EDA被国外垄断;封测水平先进,但制造环节薄弱。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补链、强链。
怎么补?肖亚庆表示,一方面要推进产业技术再造工程,针对弱项短板较集中领域,通过应用牵引、整体带动、揭榜挂帅等新机制组织攻关;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