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首次发现恐龙“巨无霸”
“这是新疆下白垩统地层中首次报道的多孔椎龙类恐龙,也是哈密翼龙动物群非翼龙类脊椎动物的首次报道。”论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汪筱林强调,中国丝路巨龙和新疆哈密巨龙的研究增加了哈密翼龙动物群的多样性,同时也增加了我国早白垩世蜥脚类恐龙的多样性。
新恐龙被命名为中国丝路巨龙与新疆哈密巨龙
这次报道的三件恐龙化石发现于新疆哈密吐哈盆地下白垩统吐谷鲁群胜金口组,都属于蜥脚类恐龙中的多孔椎龙类,其生活时代距今约1.3亿—1.2亿年前。
由于化石长期暴露于极乾旱强风沙的戈壁地区,地表风化极其严重,三件标本仅残留了部分表面破碎的椎体,抢救性采集后,技术人员对尚埋藏在岩石中没有暴露地表的另一侧进行了科学修理。
修理后显示,三件标本分别为6节关联的颈椎及颈肋、7节关联的尾椎和一段破碎的荐椎,其中前两件标本分别命名了中国丝路巨龙和新疆哈密巨龙。
“名称来源于化石产地以及这类恐龙巨大的体型,代表了化石在中国新疆哈密发现,哈密又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镇,以此来纪念自古以来中国连通世界的伟大的丝绸之路。”汪筱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