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论坛:岸田文雄胜选与中日关系走向
中评社北京10月1日电(中评社报道组)9月29日,日本前外务大臣岸田文雄在第二轮投票以257票对170票击退新冠疫苗接种推广大臣河野太郎当选日本自民党新一届总裁,他也将成为日本第一百任首相。那么,岸田文雄上台后会有什么样的对华政策?岸田内阁将如何影响中日关系走向?对此,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第一时间在北京总部举办思想者论坛,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黄大慧、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吕耀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胡继平、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院长杨玲、浙江外国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王鹏与会,就岸田文雄的胜选给中日、日美乃至整个东北亚、印太地区可能带来的变化与动向阐述了各自的观点。本次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键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黄大慧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的话题在此次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成为焦点,估计接下来日本的众、参议院选举中中国的话题也不会少。这是一个“美国化”的倾向,因为在日本整体政治背景右倾的大环境之下,政治家们都会变得强硬,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岸田文雄能执政多长时间还不好说,他在党内有自己的派阀(注:岸田派),行事比较稳健,也有丰富的从政经验。不过,与菅义伟内阁相比他同样有两大难题,第一是防疫,第二是恢复经济。我们也要看到,他虽稳健有余但魄力不足,日本很可能又会进入到长期政权结束之后连续几届“短命内阁”的魔咒。
黄大慧也说,目前,日美澳印四方正在形成对中国的“网络”,而日本会继续跟美国走是毫无疑问的。他个人判断,日后在台海问题上日本也许会有更多动作,但尽管如此,日本新内阁还是要面对现实,岸田文雄在“制衡中国”的同时还会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因为中国是它搬不走的邻国和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必须重视,而且在中美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日本本国利益的最大化。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吕耀东指出,这次自民党总裁选举尽管让党内“元老派”受到了些许冲击,但最后的结果还是派阀大佬们的意见起了作用。菅义伟政权时期,防疫和恢复经济都没搞好,无法问政于民,而岸田文雄上台后则首先需要在这两样上有所作为。至于外交方面,他说,在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的背景下,对华政策正变得越来越强硬。
对于日台关系的问题,吕耀东说,菅义伟时期可谓步步推进,他个人判断岸田文雄上台后相关动作也不会退回,是否保持目前态势仍不得而知。另外,在人权、民主价值观、安保、历史、岛屿等问题上岸田会有什么新动作我们仍然需要注意。当然,岸田文雄在竞选中也表示过要恢复中日对话。鉴于此,我们还是要保持一种可以沟通、对话,斗而不破的状态。中日之间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四点原则共识,我们应一贯且坚持这个方向不要脱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胡继平说,此次自民党总裁选举结果体现了日本民主制度的局限性,普通民众、党员、国会议员的认知均非常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岸田文雄从以前相对鸽派的路线已经变化成对华比较强硬的作风,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自民党派阀政治对他影响比较大。胡继平认为,“安麻体制”对岸田文雄的影响恐怕比菅义伟时代还强,岸田上台后能显示多大的自主性还需要打个问号。派阀政治和新生政治家的矛盾在这次选举中已然摆上台面,这是自民党内部斗争的新动向,需要继续观察。
胡继平强调,这次中国问题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成为焦点是首次,关于安全、外交的阐述多过经济也是第一次。另外,从高市早苗这种极右翼主张的候选人也顺利出现在总裁选举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自民党内对华共识变得越发强硬,这个现象值得深思。“目前日本对华的政治气氛和舆论气氛都很差,岸田能否制止中日关系下滑的苗头还不确定,对此,中国应该保持一个冷静的心理,发挥引领作用,不可任由部分日本政治家随意操弄两国关系,应发挥主导作用使中日关系朝着稳健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台湾问题等核心利益上一定要严肃且强硬的对日表态。”他说。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袁征表示,岸田文雄是一位建制派人士,和安倍、菅义伟一样,支持加强美日同盟,并担忧中国的军事扩展。岸田文雄上台后,日本外交不会有大的调整,还是会延续自安倍以来的日本对美政策。岸田治下的日本将继续优先考虑联盟,并会想方设法加强结盟。换句话说,巩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继续加强与美国的安全合作。
袁征认为,岸田文雄通常被认为原本是“鸽派”。在经贸层面上,他主张保持与中国的联系。但在安全国防上,岸田会追随美西方其他国家来在意识形态层面加大对华施压,在国防安全上提升日本的力量以对抗所谓的“中国威胁”。“岸田上台执政的当务之急是新冠疫情防疫和经济复苏。因此,在继续推进日美同盟关系的同时,寻求维持中日关系的相对稳定,或许是其重要诉求。”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院长、教授杨玲表示,外语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现在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没有紧扣国家的战略需求,外语教育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脱节的,比如中日在台海问题上剑拔弩张的程度不亚于中美,但大部分学日语的人没有这么深刻的认识。
杨玲说,日本民间机构多年来坚持在中国的大学里做赞助项目,做得非常深入。民调显示,中国的年轻人对日本的印象和日本年轻人对中国的印象完全不一样,我们作为第一线的日语教育工作者,为国育才、为党育人,应该认真思考怎么教育学生对国家最有利。
浙江外国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王鹏表示,日本现在把台湾作为国家安全问题来对待,印度又加入了印太战略,对于中国而言,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的威胁同时增大。在印太框架落地,而且有可能扩容的背景之下,中国如何去处理轻重缓急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王鹏说,美国和日本一定会深度卷入台海问题,一旦东南有变,我们指望印度在西线保持中立是不可能的。一旦台海有中高烈度的军事冲突,印度在西南内陆上对中国进行侵犯,或者配合美国的制裁,切断印度洋海面上中国能源和外贸的生命线,都是有比较大的概率的,这需要我们提前进行应对。
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键指出,9月29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9周年的日子,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以岸田文雄当选第27任总裁而结束,他也将成为日本第100任首相。岸田历任日本自民党政策调查会长,以及外务大臣与防卫大臣等,有丰富的外交经验,也是自民党岸田派领袖。岸田内阁的涉台政策未来如何演进?是我们严重关注的问题。在日本自民党整体右倾亲台的大趋势下,岸田内阁或将继续沿袭菅义伟内阁的涉台走势,继续与美国合力持续介入台海事务。
王键强调,我们要继续提醒日方,台湾问题是中国最核心利益,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没有任何妥协与退让的余地。就如30日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指出的:台湾的事,是中国的事,不关日本什么事。日方政客以所谓“地理邻近”作为介入台湾事务的借口,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不禁让人回想起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和殖民亚洲的历史。中方必须正告日方: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样子,我们决不容许任何国家以任何方式插手台湾问题。
本次论坛的更多精彩内容将陆续在中评网和中评月刊上刊发。
中评社北京10月1日电(中评社报道组)9月29日,日本前外务大臣岸田文雄在第二轮投票以257票对170票击退新冠疫苗接种推广大臣河野太郎当选日本自民党新一届总裁,他也将成为日本第一百任首相。那么,岸田文雄上台后会有什么样的对华政策?岸田内阁将如何影响中日关系走向?对此,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第一时间在北京总部举办思想者论坛,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黄大慧、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吕耀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胡继平、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院长杨玲、浙江外国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王鹏与会,就岸田文雄的胜选给中日、日美乃至整个东北亚、印太地区可能带来的变化与动向阐述了各自的观点。本次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键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黄大慧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的话题在此次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成为焦点,估计接下来日本的众、参议院选举中中国的话题也不会少。这是一个“美国化”的倾向,因为在日本整体政治背景右倾的大环境之下,政治家们都会变得强硬,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岸田文雄能执政多长时间还不好说,他在党内有自己的派阀(注:岸田派),行事比较稳健,也有丰富的从政经验。不过,与菅义伟内阁相比他同样有两大难题,第一是防疫,第二是恢复经济。我们也要看到,他虽稳健有余但魄力不足,日本很可能又会进入到长期政权结束之后连续几届“短命内阁”的魔咒。
黄大慧也说,目前,日美澳印四方正在形成对中国的“网络”,而日本会继续跟美国走是毫无疑问的。他个人判断,日后在台海问题上日本也许会有更多动作,但尽管如此,日本新内阁还是要面对现实,岸田文雄在“制衡中国”的同时还会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因为中国是它搬不走的邻国和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必须重视,而且在中美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日本本国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