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疫情加收水 环球市场风险大
受累疫情,美国推出史无前例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买债计划迄今使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膨胀至8万亿美元之谱,相当于2008年金融海啸时的3.5倍有多,可见放水规模有多夸张。与此同时,当地还扩大财政政策,日前便再通过总值1万亿美元的基建法案,连同早前已推措施在内,估计今年美国财赤将达3万亿美元,即相当于GDP的13.4%,债务占GDP比率将突破100%。在大量银纸刺激下,美国经济反弹向好,GDP连续两季增逾6%。惟钱币的另一面,于此亢奋剂下,通胀压力也愈来愈高,CPI连续3月高企于5%之上,核心CPI最新也升穿4%。美国长期仰赖放水,非但不健康,且不可持续,收水份属迟早之事,而收水之时亦必伴随阵痛。如何确保这一过程“软着陆”?美联储一直煞费思量。问题是,过分的看顾市场,以至量宽变得欲罢不能,恐怕无助于币策复常,亦必然会进一步推高市场泡沫风险。
放水之后难免收水,升得高时跌得亦快。自去年低位计算,短短一年半时间,道指已急飙接近一倍,此前更屡创历史新高,其中科技股升幅尤其厉害,不少股份皆翻了数倍。一旦市况逆转,肯定带来激烈波动。其余资产市场,由虚拟货币到楼市等等,也愈来愈需要警惕泡沫风险。究竟史无前例的货币超发环境,是否酿成了史无前例的超大型泡沫,最终会否出现史无前例的超大型熊市?相信无人希望“硬着陆”,但投资者诚宜做好风险管理。
同时疫情反覆,特别是Delta 变种病毒株肆虐,就连疫苗接种率高约六七成的地方亦无幸免,令人怀疑“与病毒共存”策略是否奏效。在美国,本月以来每日新增确诊维持在10万以上,不单居高不下,而且死亡数字也滞后地出现增加,昨日还重新突破1000人,纵仍少于今年初疫情高峰,但前景无疑并不乐观。英国情况亦然,上月底疫情一度回落,惟最新又呈上升趋势,死亡数字亦随之上扬。在担心世人性命安全之余,若然刺激措施已渐走到尽头,以致难以加大放水之际,疫情恶化却令经济复苏进度逆转,届时当地还有什么招数可以应对?难道无视通胀和债务,继续无止境增加放水?抑或居然对病毒、衰退皆俯首称臣?要明白,解封措施不是说解封便解封,假如人们未能解除对疫情的顾虑,基于安全考虑仍将减少外出、减少消费,换言之,政策上的解封并不等于经济社会活动必然同步复常。
疫情与收水,乃当前环球市场面临的两个最大风险和危机。无论这是两只黑天鹅还是两头灰犀牛,环球市场前景仍有巨大不确定性,风险资产亦嫌高处不胜寒。未来市场不排除再作调整甚至深度调整,大家宜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