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冷湖可比肩国际最佳天文台址
8月18日,《自然》发布了我国科研人员一项关于天文观测选址的重大科学进展。在青海省地方政府支持下,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于2018年1月在青海冷湖地区开启天文观测选址工作,克服高海拔高寒缺氧等重重困难,成功建成关键台址参数测量平台。经过3年连续监测,研究人员欣喜地发现,冷湖台址的光学观测条件全面优于青藏高原其他选址点,完全可以与国际公认的最佳天文台址比肩。
“这一发现为我国光学天文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也为国际光学天文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战略资源。”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邓李才强调。
选址监测历时3年
光学/红外观测台址是极其宝贵的战略性稀缺资源,目前国际公认的最佳台址只有智利北部山区、美国夏威夷莫那卡亚峰及南极内陆冰穹地区。
其中,拥有大面积极佳观测台址的智利将发展天文作为国策,使全世界68%的地基光学/红外、高频射电天文观测设施都坐落于此,为智利赢得了前沿研究、尖端技术、社会经济等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我国天文界长期高度重视光学天文选址工作,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西部地区部署选址工作。
2017年开始,国家天文台邓李才研究团队利用在青海执行科研项目的机会,与海西州冷湖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在冷湖地区开始天文台址搜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