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恭:国共交往新起点 盼谱和平篇章
中评社台北9月28日电(记者 倪鸿祥)中国国民党完成主席改选,前副秘书长张荣恭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电贺中国国民党主席当选人朱立伦,以及朱立伦回电,标志着两党恢复正常交往的新起点,有望改变前段时期的冷冻状态,对于让台湾民众在两岸交流还是断流?对话还是对撞?有了比较清晰的选择机会,有利于两岸促和避战,对国共两党、对两岸关系都是积极正面的信号,有待付诸行动来开拓。
张荣恭表示,朱立伦于竞选期间,主张维持两岸现状,主要应是指双方分治,这给予党员和民众安定感,但在民进党谋独、共产党促统以致统独趋向对撞的形势下,唯有更加坚持并宣扬九二共识、更加坚定并强力反对“台独”,以及进一步探索处理两岸政治分歧,包括台海和平稳定的制度化、机制化,才能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维持现状取得时间和空间,更好地促进互利融合。
张荣恭指出,对于朱立伦批评掀起惊异旋风的候选人张亚中为红统、急统、统派学者,张荣恭希望这只是选举语言,否则就会把自己的两岸路线局限于一隅,难以展现延续国共互信及开创两岸和平的能力。
张荣恭告诉中评社,国民党党章前言和第一条开门见山规定,国民党的宗旨为追求“国家”富强、民主、统一,所以本身就是统派政党,那么党内同志以统派自许,乃理所当然,不应视为负面形象。
张荣恭举例,马英九在出任党主席之前,曾经坦率指出两岸方向为终极统一;卸任后也数度表示,不排斥统一、不怕统一。因此,忠于“中华民国宪法”、忠于党章,就应健康评价“国家”统一的主张,差别只在于如何因应形势并采取策略,面对绿营才不会心虚。
张荣恭认为,所谓红统、急统,张亚中倡议国共两党达成两岸和平备忘录,是就“连胡五项愿景”中的两岸和平协议与马英九首次就职演说的同一承诺,作了切入及构思其内容,有助于党内或台湾对两岸和平制度化不是停留在空谈,这与具有贬义的红统、急统,并不相干。朱立伦反而应以此作为激励,推动台海和平稳定的制度化、机制化。
张荣恭指出,国共都强调两岸求同存异,朱立伦还主张求同尊异,那么九二共识中的同者何在?如果不能说明清楚,并促民众了解相关内容完全符“宪法”,两岸之异就无共存或者相互尊重。检视1992年文件,双方确实都对谋求“国家统一、坚持一中原则”,做出相同的声明,有了这样的政治基础,分治的现状才不至于变成分裂的结果,双方对一中涵义之异,也才能获得共存或互尊。愈是闪避当年的两岸之同,未敢理直气壮,就会愈遭绿营进逼,退无可退。
他表示,不断向“台独”匐匍前进的民进党,其实是在刺激急统、武统,误以只要不宣布“台独”,大陆即无动武的理由,这是在测试大陆的容忍度,无怪乎国际舆论频频发出台湾正陷于重大险境的警讯。
他强调,国民党依循“宪法”、秉持党章,大有机会开创两岸和平。不容否认的是,台湾民众疑虑统、拒急统、怕武统,正是因为这样,国民党的和平方略及论述更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只要能够团结公职党职同志,自信树立和平大旗,得票未过半的党主席亦能成为优异领导人。
张荣恭表示,永远维持不统的现状,对大陆而言,等于和平分裂,绝不在其对台政策的考量之中,毕竟大陆历代领导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因此,如何处理两岸的政治分歧,是国民党无从回避的挑战,更是台湾安全与民众福祉的根本所在。朱立伦于这次竞选期间,一直保留着角逐2024大位的心意,就更应郑重思考。
张荣恭说,关于走亲美路线,固然是为了增进台湾安全,然而,如果做不到“和陆”,再怎么亲美也保障不了台湾安全;若能做到“和陆”,纵使只是友美,而非竭尽所能地亲美,美国也不能不来亲台。安全靠和平,不是靠掏尽民脂民膏去购买军备,其理甚明,也是国民党有别于民进党之处。
张荣恭指出,民进党执政5年多来,两岸政治加剧分离对立,两岸经贸却扩大密合联结。原国民党执政时期,两岸保有九二共识的政治互信,完全不愁失去经贸互利,亦可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可以说是以政护经、以经帮政。
张荣恭认为,如今因民进党否定九二共识,大搞“去中国化”,已造成台海动荡不安,靠近军事冲突边缘。在此形势下,欲在敌对的两岸之间持续经贸互利,尤其是台湾获利,就只能决定于大陆单边的善意,这就产生了以政毁经、以经逼政的潜在危机,对台湾非常不利,国民党维护民众福祉的可为之处也在于此,完全值得加强谋划。
中评社台北9月28日电(记者 倪鸿祥)中国国民党完成主席改选,前副秘书长张荣恭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电贺中国国民党主席当选人朱立伦,以及朱立伦回电,标志着两党恢复正常交往的新起点,有望改变前段时期的冷冻状态,对于让台湾民众在两岸交流还是断流?对话还是对撞?有了比较清晰的选择机会,有利于两岸促和避战,对国共两党、对两岸关系都是积极正面的信号,有待付诸行动来开拓。
张荣恭表示,朱立伦于竞选期间,主张维持两岸现状,主要应是指双方分治,这给予党员和民众安定感,但在民进党谋独、共产党促统以致统独趋向对撞的形势下,唯有更加坚持并宣扬九二共识、更加坚定并强力反对“台独”,以及进一步探索处理两岸政治分歧,包括台海和平稳定的制度化、机制化,才能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维持现状取得时间和空间,更好地促进互利融合。
张荣恭指出,对于朱立伦批评掀起惊异旋风的候选人张亚中为红统、急统、统派学者,张荣恭希望这只是选举语言,否则就会把自己的两岸路线局限于一隅,难以展现延续国共互信及开创两岸和平的能力。
张荣恭告诉中评社,国民党党章前言和第一条开门见山规定,国民党的宗旨为追求“国家”富强、民主、统一,所以本身就是统派政党,那么党内同志以统派自许,乃理所当然,不应视为负面形象。
张荣恭举例,马英九在出任党主席之前,曾经坦率指出两岸方向为终极统一;卸任后也数度表示,不排斥统一、不怕统一。因此,忠于“中华民国宪法”、忠于党章,就应健康评价“国家”统一的主张,差别只在于如何因应形势并采取策略,面对绿营才不会心虚。
张荣恭认为,所谓红统、急统,张亚中倡议国共两党达成两岸和平备忘录,是就“连胡五项愿景”中的两岸和平协议与马英九首次就职演说的同一承诺,作了切入及构思其内容,有助于党内或台湾对两岸和平制度化不是停留在空谈,这与具有贬义的红统、急统,并不相干。朱立伦反而应以此作为激励,推动台海和平稳定的制度化、机制化。
张荣恭指出,国共都强调两岸求同存异,朱立伦还主张求同尊异,那么九二共识中的同者何在?如果不能说明清楚,并促民众了解相关内容完全符“宪法”,两岸之异就无共存或者相互尊重。检视1992年文件,双方确实都对谋求“国家统一、坚持一中原则”,做出相同的声明,有了这样的政治基础,分治的现状才不至于变成分裂的结果,双方对一中涵义之异,也才能获得共存或互尊。愈是闪避当年的两岸之同,未敢理直气壮,就会愈遭绿营进逼,退无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