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里,既要科学抗疫也要快乐度假

  中评社北京8月10日电/据光明日报报道,当前,我国多地复现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面对疫情防控的复杂形势和真假莫辨的海量信息,放暑假在家的孩子们可能会急躁和焦虑。家长们被问到有关病毒的话题时该如何回答?怎样巧妙融入生命教育?紧张、急躁、焦虑、没有小伙伴陪伴和玩耍该怎么引导?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林春近日就如何利用危机事件启发、引导、教育孩子给出了相关指导和建议。

  孩子问关于病毒的话题怎么办

  新冠肺炎疫情给大家带来困扰,也成为人们日常关注的话题,此时孩子可能经常会听到病毒、传染、传播等科学名词,家长也难以避免会被问及相关问题。此时该如何回答,并化危机为教育呢?

  “此时要善于启发孩子,告诉他们人类对病毒、对自然的认识还很肤浅,还需要科学家进一步探索。力争循循善诱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在幼小的心田里埋下科学的种子。”林春说。

  这时可不能偷懒和敷衍。林春建议多找些科普素材,和孩子共同学习认识什么是病毒,分为哪些类别,病毒有哪些传播途径,它们怎样感染人体细胞并导致人生病,还可以进一步延伸,了解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病毒传播与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及食用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等知识。增加对生命科学知识了解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自然生态的意识。”

  面对生死话题怎么办

  在疫情期间,孩子们接触到有关疾病和生命逝去的信息可能会增加。生命是一切价值的载体,然而,生命教育恰恰是被学校和家庭忽视的一部分。林春建议家长在此时“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启发孩子感受生命的脆弱和疾病的痛苦,让孩子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和生命的不可逆性。

  她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家长可以模拟一些危险情境,例如:发生火灾、突发地震、有陌生人跟踪、被大孩子欺凌等。家长可以与孩子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讨论和调整孩子在这些情境下的反应模式,这样孩子就能学习一些生命防护的常识。“可以通过网络组织小朋友们一起做相关游戏,家长参与并且引导点评,效果会更生动,孩子的记忆会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