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豹:香港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摇篮
中评社香港9月26日电(记者 沈而忱)由香港各界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系列活动筹备委员会主办、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承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座谈会”24日下午在港举行。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丁新豹受邀担任主讲嘉宾,详细介绍了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与香港的关系。他指出,在过去110年,我们为探求民族自决、自强的道路走过了高山低谷。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一日千里,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不少设想,现在已经完成。我们应该继承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国家、为振兴中国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丁新豹提到,孙中山先生在1923年2月20日在香港大学礼堂演讲时便开宗明义提出:他的革命思想来自香港。也就是说,香港是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摇篮。
丁新豹介绍道,孙中山先生从1883到1892年间,即18岁到26岁期间在香港求学,先后念过拔萃书室、中央书院及西医学院,完成高中及大学阶段,他在香港接受的是标准的西式教育,有机会结识众多中外良师益友、阅读中西报章书籍、眼界大开。反观当时内地的士子仍苦读四书五经以应付科举试,比较晚清康有为、梁启超与中山先生的教育背景及其后所选择的道路,前两者是传统科举出身,坚持拥护光绪皇帝进行维新改革,而后者接受西式教育,锐意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民主政体。
丁新豹表示,在香港求学时期,中山先生结识了一班志同道合的好友,互相切磋砥砺,后来成为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香港兴中会的骨干。兴中会的组成,全赖与辅仁文社的合作,辅仁文社是一个民间议政组织,核心成员如杨衢云、谢缵泰同孙中山的背景相似,彼此理念相近,兴中者,就是振兴中华,中山先生和他的革命同志认定:要振兴中华,首先要推翻满 清。从兴中会到同盟会,孙中山和他的战友合共策划了十次起义,从第一次的1895年乙未起义到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大多以香港为策源地。因为孙先生在这里生活了接近九年,对这个城市的特点,充分掌握。
其一,香港毗邻广东省会广州,往来方便;其二,当时的香港是英国殖民地,在清王朝的管辖之外,在这里可办报鼓吹革命;其三,香港的航运发达,革命同志和军火可从外地先到香港集中,再上广州,起义失败后,也可逃回香港躲避;其四,从兴中会到同盟会,香港有一批热心支持孙中山革命的商人,慷慨捐献,辛亥革命成功后,香港一班富商李煜堂、林护、伍于簪等更陪同胡汉民返穗建立军政府,李煜堂更被委为财政部长。由此可知香港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何等密切。
“香港不单是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摇篮,和革命活动的策源地,更曽是他的第二个家的所在。”丁新豹说,1910年,中山先生致函香港辅政司查询其通缉令是否生效时,提到 Hong Kong is my second home(香港是我的第二个家),其时,他的家人,包括兄长孙眉带同母亲杨太夫人、孙先生的妻女从檀香山返回香港,居于九龙牛池湾,中山先生与香港之密切,可见一斑。香港与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庆幸香港的孙中山纪念馆可以让港人,特别是青少年可以认识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丁新豹指出,由辛亥革命、民国构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后数十年的发展,国人在过去110年为探求民族自决自强的道路,走过了高山低谷,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一日千里,成绩举世触目,中山先生昔日提出的《建国方略》,如今已大半实现,香港昔日孕育了一代伟人孙中山,如今香港早已回归祖国,港人应秉承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国家,为振与中华,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中评社香港9月26日电(记者 沈而忱)由香港各界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系列活动筹备委员会主办、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承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座谈会”24日下午在港举行。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丁新豹受邀担任主讲嘉宾,详细介绍了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与香港的关系。他指出,在过去110年,我们为探求民族自决、自强的道路走过了高山低谷。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一日千里,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不少设想,现在已经完成。我们应该继承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国家、为振兴中国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丁新豹提到,孙中山先生在1923年2月20日在香港大学礼堂演讲时便开宗明义提出:他的革命思想来自香港。也就是说,香港是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摇篮。
丁新豹介绍道,孙中山先生从1883到1892年间,即18岁到26岁期间在香港求学,先后念过拔萃书室、中央书院及西医学院,完成高中及大学阶段,他在香港接受的是标准的西式教育,有机会结识众多中外良师益友、阅读中西报章书籍、眼界大开。反观当时内地的士子仍苦读四书五经以应付科举试,比较晚清康有为、梁启超与中山先生的教育背景及其后所选择的道路,前两者是传统科举出身,坚持拥护光绪皇帝进行维新改革,而后者接受西式教育,锐意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民主政体。
丁新豹表示,在香港求学时期,中山先生结识了一班志同道合的好友,互相切磋砥砺,后来成为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香港兴中会的骨干。兴中会的组成,全赖与辅仁文社的合作,辅仁文社是一个民间议政组织,核心成员如杨衢云、谢缵泰同孙中山的背景相似,彼此理念相近,兴中者,就是振兴中华,中山先生和他的革命同志认定:要振兴中华,首先要推翻满 清。从兴中会到同盟会,孙中山和他的战友合共策划了十次起义,从第一次的1895年乙未起义到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大多以香港为策源地。因为孙先生在这里生活了接近九年,对这个城市的特点,充分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