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捷:忆香港青年与祖国的奥运情谊
中评社香港8月12日电(作者吴军捷)在刚闭幕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香港代表团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展现了香港青年的风彩,取得历史最好成绩,香港也掀起了一股奥运热。在此,我回忆一下香港青年与祖国的奥运情谊。
1988年,新华社香港分社青年工作办公室成立之初,为了让香港青少年更好地认识祖国,我们在努力寻找一个恰当的方法。为此,我专门拜访了资深的香港青年工作者:社会服务联会的副总干事陈彩英,明爱社会服务总监林余俪玲,小童群益会总干事梁魏愗贤等人。在交谈中,他们异口同声的说:我们对国家最深的印象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庄则栋、李富荣勇夺冠亚军。那段时候,我们都是挤在电视机前,观看激烈的比赛,为他们鼓掌打气。看到徐寅生连扣12大板,战胜日本选手,大家开心死了,觉得做一个中国人的荣耀。听了他们的话,我们就商量向国家体委申请,让庄则栋或者李富勇带领刚刚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金、银、铜牌的运动员来香港与香港青年联欢,交个朋友。我们把这个活动,定名为“奥运精英汇青年”。我们的提议,很快得到国家体委的批准。
香港众多青年团体,如青年商会,基督教青年会,基督教女青年会,童军,女童军,青年协会,明爱,小童群益会,以及专上学联,中出青年部等闻讯十分高兴,马上合作组织了筹委会。在霍英东主席的支持下,我们迎来了李富荣为团长的中国洛杉矶奥运奬牌得主二十多人的代表团。新华社香港分社领导给我们安排了当时最大的中国游轮“光华轮”让我们举办“奥运精英汇青年”联欢活动。10月8日晚上,香港几乎所有青年工作机构的负责人,众多青年团体代表以及近百青年,齐集中环码头,分乘交通船登上停泊在维多利亚港中央的“光华轮”,与中国奥运精英欢聚一堂。
我们没有什么官样文章,简单见面后,就开始了集体游戏,大家席地而坐,各自找心仪的名星,自由组合,一起吃自助餐,一起玩游戏,最高奬品,是由全体运动员签名的十只排球。青年们互相打闹,乐成一团,玩得不亦乐乎。这一玩,玩出了相互间的兄弟情谊,玩出了对祖国的瞭解和向往,接通了进一步交流的线路。八八、八九年间,青年工作办公室与香港一百多家青少年工作机构和青年团体建立了工作关系,相互成了好朋友。1992年,明爱社工总监林余俪玲的先生林贤生资助,在九龙公园再度举办了“奥运精英汇青年”活动,更多青少年参加了这项活动。在霍震寰会长领导下,香港众多青年团体多次举办支持国家申奥的活动,可以说,香港青年对国家申奥作出了贡献,与国家奥运是情谊深远的。
体育是人生一大乐趣,要增强健康,延年益寿,非运动不可。我们在体育运动中,从小学会赢,也学会输;学会去领导,也学会被领导;学会做极致的自己,也学会做团队的一员;学会什么时候去奋争,也学会什么时候去承认失败。这些也是我们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所以,爱好体育,是健康人类的天性,崇尚强者是世界各国的共性;也构成了各类道德教育的基础。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之所以感动和牵引着世界各国的人心,是有道理的。竞争精神的极致是克服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实践,团队精神的极致是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决心。
今天,随着香港队在奥运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香港也掀起了一个小小的奥运热,街头巷议的都是剑击、乒乓,游泳、自行车,体育场馆也爆満。事实说明,香港青年不是“废青”,他们也有享受美好生活乐趣的理想和奋斗心。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引导他们往宽处走,向高处行。一方面补香港的不足,另方面也可以走出去,以运动交流,增进友谊和知识。
回忆三十多年前的点滴,既感到当年香港青年工作者之间的可信,可亲,相互敬重,青年的可爱,也感到今天更有条件,借助奥运的东风,促进香港青年与祖国的亲密联系!
(作者:吴军捷,原新华社香港分社青年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