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观察:四方峰会避谈中国难掩制华之意

拜登在白宫召开首次四方领导人面对面峰会 美联图

  中评社华盛顿9月25日电(记者余东晖)拜登24日在白宫召开的美澳印日四方(Quad)领导人首次面对面峰会,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外交学界和媒体无不认为,这是美国旨在加强同盟关系以围堵和制衡中国崛起,而四方领导人在公开场合都尽量避免谈及中国,会后的联合声明也没有点中国的名字。

  美国尽力回避“四方机制”(Quad)就是针对中国的说法,至少否认这是一个有可能发展为“亚洲北约”的军事集团。白宫高级官员在四方会谈前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中强调,四方会谈是一个非正式的聚会,它不是一个区域安全组织,当前环境下主要是为了解决与印太地区面临的挑战相关的具体问题。白宫官员称,拜登在联大的讲话表明,美国结束战争时代,进入外交时代。四方会谈就是这一战略的明确和象征性的标志。

  美国所以在“四方机制”中尽力避谈中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四个国家正在加紧进行的军事协同合作,已经引发区域国家对于大国冲突的担忧,尤其是夹在大国之间的东南亚国家,更担心“四方机制”将冲击东盟的作用。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周思哲(Jonathan Stromseth)指出,东盟对四方感到不安,多数国家疑心这将挑战“东盟为中心”,东盟如何契入区域架构?美国的印太战略也被怀疑为是露骨的对华遏制战略,可能对区域稳定产生不稳意涵。东盟国家更想将中国“缠入”东盟机制中,而不是依靠大国联盟。

  尤其是四方峰会在美英澳刚达成“澳克斯”协议的背景下举行,更令外界担心美国正在加紧区域军事同盟的建设,会否引发美中冲突,甚至战争。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主任莫汉(C.Raja Mohan)在《外交政策》撰文指出,亚洲各国政府对“澳克斯”和“四方”的主要关切涉及三方面:首先,各国需要在美中之间做出选择;其次,四方会谈将破坏当前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架构;第三,“澳克斯”将在本地区引发新的军备竞赛。

  为了缓和区域国家的担忧,此次四方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除了刻意淡化针对中国的色彩,还特地强调支持“东盟团结和以东盟为中心”,支持东盟对于印太区域的愿景,以“务实和包容”的方式与东盟合作。

  联合声明中唯一直接涉及中国的是:“我们将继续倡导遵守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反映的国际法,以应对包括东海和南海在内的基于规则的海洋秩序面临的挑战。”引人瞩目的是,此次四方联合声明没有再像今年早些时候的美日峰会和西方七国峰会的联合声明那样,对“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表达关切。

  这当然与当前美中开始重建对话,两国都有意遏制关系进一步下滑的势头有关。就在四方会谈举行的当天,孟晚舟终于恢复自由身,返回中国,这为中美关系和中加关系的改善注入了正能量。

  白宫发言人普萨基24日重申,正如拜登所言,美中关系是竞争关系,而不是冲突关系。四方的焦点不是安全会议或安全机构,其重点是新冠、气候、新兴技术和基础设施,与全球包括该地区的关键合作伙伴进行协调非常重要。

  尽管如此,“四方机制”意在制衡中国的色彩还是不可遏制地显现。四方首脑在峰会开场白中,无不强调四方是民主政体,应当合作,发挥集体力量,联手做事情。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基于意识形态的集团。

  此次四方峰会的联合声明强调:“我们共同致力于促进自由、开放、以规则为基础、以国际法为基础、不受胁迫的秩序,以促进印太地区及其他地区的安全与繁荣。我们主张法治、航行和飞越自由、和平解决争端、民主价值观和国家领土完整。”这些说辞,不正是美国把中国排斥于“理念相近国家”圈子之外的理由吗?

  四方会谈的议程林林总总,但其中比较引人瞩目的重点议题,诸如半导体供应链计划、5G部署和多元化、太空合作计划、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是美国当作与中国进行“零和竞争”的领域,并且已经对华采取限制和封堵措施,至今并未放松,甚至有所强化。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外交事务》发表题为“为什么四方机制让中国警惕”的文章指出,四方机制是未来几年对中国雄心最具后果的挑战之一。

  陆克文分析,北京对四方机制警惕,主要是因为:第一,将改变北京对于台海和南海不同情形的思考,感觉到澳、日、印介入美中冲突的可能性升高,尤其是分散的陆基反舰导弹将威胁北京对台进攻能力;其次,北京担心四方机制可能迈向五眼联盟的情报共享;第三,北京最担忧四方机制可能成为更广泛的在经济、海关、标准等方面的全球反华同盟的基础,影响全球的基础设施、供应链、新技术标准等。

  陆克文承认,对于北京而言,一个亮点是东盟依然与四方机制保持距离,中国经济和市场对于世界的吸引力仍是削弱四方机制的最大工具。他相信,中国将继续通过加强与俄罗斯的战略和军事合作,来反制四方机制;四方机制的强化也会驱动中国进一步增加军事开支。

  在特朗普退出TPP,拜登仍不愿重回CPTPP之际,中国主动申请加入CPTPP,被西方观察家普遍视为聪明的战略之举。

  与特朗普时代相比,拜登时代美中之间的博弈,明争有所缓解,暗斗有增无减。

拜登在白宫召开首次四方领导人面对面峰会 美联图

  中评社华盛顿9月25日电(记者余东晖)拜登24日在白宫召开的美澳印日四方(Quad)领导人首次面对面峰会,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外交学界和媒体无不认为,这是美国旨在加强同盟关系以围堵和制衡中国崛起,而四方领导人在公开场合都尽量避免谈及中国,会后的联合声明也没有点中国的名字。

  美国尽力回避“四方机制”(Quad)就是针对中国的说法,至少否认这是一个有可能发展为“亚洲北约”的军事集团。白宫高级官员在四方会谈前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中强调,四方会谈是一个非正式的聚会,它不是一个区域安全组织,当前环境下主要是为了解决与印太地区面临的挑战相关的具体问题。白宫官员称,拜登在联大的讲话表明,美国结束战争时代,进入外交时代。四方会谈就是这一战略的明确和象征性的标志。

  美国所以在“四方机制”中尽力避谈中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四个国家正在加紧进行的军事协同合作,已经引发区域国家对于大国冲突的担忧,尤其是夹在大国之间的东南亚国家,更担心“四方机制”将冲击东盟的作用。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周思哲(Jonathan Stromseth)指出,东盟对四方感到不安,多数国家疑心这将挑战“东盟为中心”,东盟如何契入区域架构?美国的印太战略也被怀疑为是露骨的对华遏制战略,可能对区域稳定产生不稳意涵。东盟国家更想将中国“缠入”东盟机制中,而不是依靠大国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