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亚洲水塔”利在千秋
早在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曾致信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强调“亚洲水塔”的重要性,并指示要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把水的重要性放在第一位。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是仅次于南极、北极的冰雪储地,同时也是亚洲10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冰川可以储水,高大山体可以拦截水汽,而冰川、冻土、积雪、湖泊、陆地生态系统又可以调节河川径流——青藏高原因此又被称为“亚洲水塔”。
“我们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气候变暖,第三极地区升温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大部分冰川正在退缩,湖泊正在扩张,生态趋好是利好消息,但‘亚洲水塔’失衡的灾害效应日益突出,需要全力应对。”正在进行“亚洲水塔”科考成果总结分析的中科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总队长姚檀栋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亚洲水塔”正在发生固液比例失衡的转变,所以,第二次青藏科考其中一项关键任务,就是监测“亚洲水塔”变化,建立预警体系。
亚洲大江大河的水都从青藏高原来,“亚洲水塔”一旦发生变化,影响甚广,涉及辐射区域20多亿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比如扩张的湖泊淹没草场、河流径流增加对下游形成威胁等;比如冰川融水一旦没了,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等乾旱区的绿洲将难以为继。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
提高西藏生态环境治理水平,需要回答一系列关于“水”的问题:“亚洲水塔”究竟储藏了多少水资源?其水汽输送是怎样的?水的固液气三态转化如何影响该地区的水文状况?冰川受哪些物理过程的影响?如何整合各类观测与模型,预测气候变暖下“亚洲水塔”未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