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面临新挑战

  中评社北京7月29日电/据经济日报报道,随着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新技术的普遍应用,海量非结构性数据存储成信息产业新挑战。在近日举行的2021大数据产业峰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大数据与区块链部副主任姜春宇表示,伴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数据存储技术已成为现代信息产业架构中不可或缺的底层基座。然而,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要求数据存储技术在介质、架构、协议、应用与运维模式等方面不断发展演进。

  当前,全球正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各种大、中、小型数据中心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大量新技术新商业应用将催生出对边缘计算和数据中心的海量需求。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预测,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175ZB(泽字节),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31.8%,而数据中心存储量占比将超过70%。作为数据中心越来越重要的存储介质,企业级固态硬盘在2020年出货量达到3560万个,平均容量达到2.7TB(太字节),出货总容量较2019年增长近30%。

  过去,传统存储面对的应用主要是数据库、文件和流媒体等传统应用;今天,在新兴技术驱动下,存储主要面对的是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大规模数据应用场景。传统存储在性能、安全性、可靠性上的局限性,让它们在面对这些新兴应用时,往往表现出了很大的不适应。

  以无人驾驶为例,数据显示,每辆车每天产生的数据量高达几十TB。传统存储只能通过反覆擦除的模式予以保存,但会造成大量有价值数据的流失。与此同时,传统存储在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弊端,很难形成有效的存储资源池。

  相较于传统存储,源于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软件定义存储”技术,天生具有的可扩展性以及灵活性,为新基建时代带来了革命性的数据储存手段。

  “通俗理解,软件定义存储就是利用统一软件对存储硬件进行管理和控制,即利用通用硬件进行存储,但功能和性能都由软件来决定。”数据基础设施技术平台提供商星辰天合CEO胥昕表示,通过集合大型互联网技术与现代企业存储功能,软件定义存储可以实现存储资源的虚拟化、抽象化、自动化,最终使得存储系统具备灵活、弹性和高可用等特点。

家庭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