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能否不再“靠天吃饭”
一场突如其来的罕见强降雨,给河南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自古以来,种粮农民往往“靠天吃饭”。对于洪水、乾旱、台风等极端天气,种粮农民难以抵御。今年,我国在粮食主产区大范围推进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有望让投保农户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基本实现“旱涝保收”,稳定种粮收益,更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农业保险是帮助种粮农民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有效手段,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水稻、小麦和玉米是中国人饭碗里的三大主粮,必须确保谷物基本安全、口粮绝对自给。2007年我国开始实施农业保险政策以来,三大主粮保险品种不断丰富,现在直接物化成本保险、农业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几类保险并存,从“保成本”逐渐向“保收入”迈进。
直接物化成本保险是一项面向全国农户的低保障、广覆盖的基本农业保险,覆盖种子、农药、化肥、灌溉、农膜等直接物化成本,保障水平约占生产总成本的40%。农业大灾保险是一种过渡性的农业保险,主要面向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和土地成本,保障水平占到总成本的68%。明年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全部产粮大县推开后,农业大灾保险将完成历史使命。
与直接物化成本保险和农业大灾保险相比,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具有保障水平高、面向全体农户的优势,能够让投保农户摆脱“看天吃饭”“看市场吃饭”,稳定投保农户的种粮收益预期,让农民种粮心里有底,敢于种地、愿意种地。从目前试点推广的情况看,亩均赔款高于直接物化成本保险95.5%,高于大灾保险22.8%,理赔金额大概是农户自己交的保费的12.2倍。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保的是种粮基本收益,农户要想获得更好的收益,还得把粮种好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