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住屋难 愈来愈迟婚

  中评社北京7月30日电/据大公报报道,楼价超高,不但买楼无期,租屋也成沉重负担,港人迟婚迟育更趋普遍。统计处最新一份《香港的女性及男性—主要统计数字》报告显示,女性初婚年龄中位数首次突破30岁大关,升至30.4岁,首次生育年龄中位数亦升至32.3岁。此外,港人的粗结婚率(指在某一年内登记结婚数目相对该年年中每千名人口的比率)亦呈下降趋势,疫情肆虐下,2020年结婚数字更是按年下跌37%。

  有学者指政府必须正视问题,“连住都有问题,点会唔影响结婚生育?”他建议参考新加坡等地经验,推出贴地措施,资助新婚人士置业,鼓励市民结婚生育,促进社会发展。\大公报记者 曾敏捷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本港女多男少情况持续,但略有缓和。本港的性别比率,去年略为回升至每1000名女性对840名男性,但仍较2016年每1000名女性对852名男性低。撇除外佣,去年性别比率则为每1000名女性对913名男性。

  女性初婚年龄 突破30大关

  不过,本港女性及男性都有迟婚趋势,在1991年,女性的初婚年龄中位数为26.2岁,到2020年升至30.4岁,首次突破30岁大关。至于男性的初婚年龄中位数,亦由1991年的29.1岁,升至2020年的31.9岁。

  初婚年龄推迟之余,香港人的粗结婚率亦下降。在1991年至2001年期间,粗结婚率大致呈下降趋势,其后有所回升,但过去10年再次下降,由2011年每千人有8.2宗跌至2019年的5.9宗;2020年受疫情影响,结婚数字按年下降了37%,粗结婚率进一步跌至3.7宗。

  迟了结婚,连带生育年龄亦推迟,1991年女性首次生育年龄的中位数是28.1岁,2020年为32.3岁。出生婴儿数字方面,去年有43031名婴儿出生,女婴及男婴分别有20568名及22463名,但整体数字持续下跌,较2019年的5.3万减少近一万人。

说说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