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灾害频发,哪些问题迫在眉睫?
7月24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1北京峰会上,多位嘉宾就如何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促进降低社会减排成本、取得更高成效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亚太地区适应气候变化需要引入私人资本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金立群介绍,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亚太地区到2030年可能因为气候风险付出16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而这还是每年的经济损失。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面临严峻的气候挑战,这急需机构投资者通过资产配置的方式帮助全球实现气候目标,同时履行对投资者的托管责任。
金立群认为,亚太地区必须要采取大规模的措施,才能够履行《巴黎协定》的承诺。亚太地区的很多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应对气变对经济、环境、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而对于很多低收入的国家来说,实现转型需要漫长的时间,因此急需投资气候适应方面的项目。在2018年全球气候融资超过了6000亿美元,基本上所有的资金都投向了减缓措施,如可再生能源,只有5%投向了气候变化适应。在5%的投资之中,只有1个百分点是来自私营部门的,现在每年在减缓措施上的资金缺口是700亿美元。为了确保气候变化适应措施有充分资金的支持,这不仅是亚洲面临的独特挑战,也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急需去做的一件事。
金立群指出,很多私企投气候适应方面的项目比较少,这些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为多边开发银行,但是现在各国政府已经因为气候变化和疫情的双重打击,使本来有限的资源雪上加霜,现在的资金是不足的。根据亚投行的研究,到2040年全球基建缺口50%都会出现在亚洲,已经有很多私企加大了对亚洲市场的投资,但这仍然不够。同时亚洲地区还缺乏专门用于气象适应创新的资金,因此需要鼓励私营部门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