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委专访:谢晓虹谈青年选委责任

选举委员会第五界别自动当选选委、明汇智库副总监、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谢晓虹(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评社香港9月21日电(记者 张心怡)2021年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一般选举已顺利举行,是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后的首场选举,象征着香港特区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的政治体制踏入新里程。循全国青联港区委员身份自动当选的明汇智库副总监、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谢晓虹接受中评社采访时指出,作为青年选委深感责任重大,新的选举委员会定将选出由“贤能爱国者”组成的管治团队,带领香港走出困局。

  谢晓虹表示,青年选委需要承担的责任包括三大方面:第一,更好地传达中央对香港青年的要求和希望,让更多的香港青年能够真正认识“一国两制”、宪法及基本法,深入了解国家政策和治国理政方针;第二,更好地服务香港青年,帮助他们解决不同阶段面对的问题和困难;第三,把香港青年的期望和诉求带入选委会当中。

  “不论是什么政治立场,只要生活在香港这片土地上,大家都希望能够安居乐业。”谢晓虹在采访中提到,可以从这一个“最大公约数”出发,去凝聚更多的青年朋友。大家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建设香港,而不是去破坏它。她亦强调,未来可以更多地通过多元化、生动有趣的方式让香港青年立体、全方位地了解国家发展,香港青年也应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当中。

  问答全文如下:

  中评社记者: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一般选举19日已顺利举行,可否请您谈谈对新选制下首场选举的感受?

选举委员会第五界别自动当选选委、明汇智库副总监、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谢晓虹(左)(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谢晓虹:此次选委会选举完满举行,对整个香港,特别是香港的年轻人影响很大。从2019年修例事件到现在,我见证了香港由乱及治的整个过程,作为“90后”新当选的选委,我感到非常激动,亦深感责任重大。

  在整个选举过程中,我们所有青年选委展现了香港年轻人积极向上的风采,例如摆街站,主动与市民宣传中央惠港政策措施。通过此次选举,也使我们与基层青年有了更为深入的接触和交流,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中评社记者:新选举制度下选委会首次增设青年代表,作为首批进入选委会的青年代表,您认为应如何承担好责任? 

  谢晓虹:选委会首次增设青年代表体现了中央非常重视香港青年的声音。经过改制,选委会人数从1200人增加至1500人,并增设第五界别,提升了广泛性和代表性。来自全国青联的选委成员也非常多元化,有地区工作者、意见领袖、商界人士、专业人士等。可以说,首此入选的青年代表们能够较好地代表香港各个阶层的青年。

  此次制度创新令青年选委的责任更加重大。我认为,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包括三大方面:第一,更好地传达中央对香港青年的要求和希望,让更多的香港青年能够真正认识“一国两制”、宪法及基本法,深入了解国家政策和治国理政方针;第二,希望青年选委可以更好地服务香港青年,帮助他们解决面对的问题和困难,成为选委不只是一种荣誉,更是责任;第三,把香港青年的期望和诉求带入选委会当中。

  中评社记者:您刚才提到,要把青年的声音带入选委会。但有声音认为,青年代表不等同于代表青年。您认为青年选委应该如何从“青年代表”走向“代表青年”?

  谢晓虹:我认为任何科学的决策都离不开调查研究,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不管是在读书的阶段,还是找工作、就业、创业的阶段,亦或是结婚生子的阶段,年轻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青年这个群体非常广泛,也非常多元化。所以,要对每一个阶层、处于不同阶段的年轻人进行针对性的调查研究, 去深入了解他们所面对的问题,这是第一步。

  其次,就是要努力去帮助一些有志青年,如果他们觉得在香港发展比较局限,我们就需要积极帮助他们探索在大湾区甚至是内地其他城市的发展机遇,协助他们找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后,帮助香港年轻人了解国家基本情况以及一些最新的政策措施。例如,国家的脱贫攻坚工作是如何做到精准扶贫的?很多香港年轻人都想去了解,我们可以带他们走进国家各个地方去深入了解这些大政方针,让他们更加有感。

  中评社记者:作为建制派的青年,您将如何去连结以及团结不同政治立场的青年?

  谢晓虹: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社会重回稳定。随着“爱国者治港”原则的推进,各界都可以将重点放在解决一些较为实际的问题上,例如民生以及经济发展。

  不论是什么政治立场,只要生活在香港这片土地上,大家都希望能够安居乐业。我认为可以从这一个“最大公约数”出发,去凝聚更多的青年朋友。大家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建设香港,而不是去破坏它。如果是希望香港变得更好的年轻人,大家都可以毫无间隙地进行沟通与交流。

  中评社记者:香港的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深入,导致青年一代港人缺乏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你认为这一问题应如何解决?作为青年选委,您将如何在深化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方面发挥作用?

  谢晓虹:香港年轻一代一直以来比较缺乏对国家进行深入了解的机会,特别是最近的社会事件和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去内地的学习和交流。前一段时间,“十四五”规划宣讲团来到香港,深入校园与香港青年进行沟通,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国家的五年规划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通过宣讲团的方式可以让更多香港青年了解到国家的总体情况以及各个方面的发展,非常有意义。

  我觉得,未来可以更多地通过多元化、生动有趣的方式让香港青年了解内地。比如可以将《山海情》、《无穷之路》这些口碑不错的影视作品在香港进行播放,让香港青年感受到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易和巨大成果。再比如,我刚才提到的对“十四五”规划的推广,之前我在清华读书期间协助策划了“十四五”规划MV的港澳青年版,年轻人在唱歌的同时就能了解到规划的重点内容。这些多元的形式都可以帮助香港青年更加立体、全方位地了解国家的发展。

  中评社记者:近日全国青联出台八条针对性举措,涵盖青年关心的学业、就业、创业、实习等各个方面。您如何评价这些举措?香港青年应如何利用好这些措施?

  谢晓虹:八条举措包括5年内为港澳青少年提供15000个内地实习岗位、30000个赴内地交流机会等,我个人感到非常鼓舞。内地实习计划中包括中央及国家机关,这应该是一个新的突破,亦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希望更多的香港年轻人能够了解国家的治国理政方针,为香港培养出更多的参政议政人才。交流计划方面,此前大多集中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之后会走进内地学校、企业、社区,甚至是乡村,层次更加丰富、多元,交流也将更加深入。

  八条举措中还包括,实施“千校万岗”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行动港澳青年专项行动,5年内为港澳青年提供12000个就业岗位。过去香港青年在内地读书毕业后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不仅没有一个专门的就业渠道,很多企业也因手续冗杂问题等考虑不喜欢招收香港年轻人。此次“千校万岗”为香港青年提供一万多个就业机会,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有助于他们在工作时积累一定的人脉,为未来在内地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举措还涵盖了奖学金、创业竞赛等多个方面,为想要到内地学习和工作的香港青年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中评社记者:中央日前公布的《前海方案》显示前海合作区将扩大8倍,您如何看待《前海方案》?《前海方案》将为香港青年带来哪些新机遇?

  谢晓虹:在我看来,香港+前海应该是“1+1>2”的效应,更多对创新科技、创业有兴趣的香港年轻人可以抓紧这一机遇,将自己研发的成果或产品通过前海在内地开拓市场。

  此外,我注意到方案指出前海允许外籍青年适当参与治理,这是一个很大的制度创新,打破了一些政策壁垒。这一突破对香港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对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香港青年来说也将是一片崭新的天地。

  中评社记者:我们看到不少香港青年对大湾区抱着漠视或是敌视的态度。您认为一些香港青年不愿意接受大湾区的原因是什么?作为选委您将如何协助香港青年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谢晓虹:我个人认为香港年轻人对大湾区的漠视或敌视态度,与之前接受一些媒体的宣传信息有关,例如此前《苹果日报》一直在宣传与大湾区有关的负面消息。但现在我们看到情况有所好转,例如奥运会期间,香港社会中支持国家奥运健儿的声音越来越多。在整体氛围好转的同时,就会有一部分香港年轻人会考虑到大湾区考察或者发展。

  特区政府此前推出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在香港失业率高企、产业单一化严重的情况下,其实有很多青年朋友希望通过这个计划去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去突破自身瓶颈,获得更好的发展。我相信未来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青年会一步一步了解到大湾区的重要性,并带动更多年轻人到大湾区发展。

  中评社记者:您个人的其他补充内容?

  谢晓虹:我认为所有的举措在当下都离不开一个重点,就是尽快通关。只有在两地通关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去实施这些方案。所以,希望特区政府能在争取通关工作上多下一些功夫,让香港年轻人能够尽早享受到国家的政策红利。

选举委员会第五界别自动当选选委、明汇智库副总监、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谢晓虹(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评社香港9月21日电(记者 张心怡)2021年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一般选举已顺利举行,是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后的首场选举,象征着香港特区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的政治体制踏入新里程。循全国青联港区委员身份自动当选的明汇智库副总监、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谢晓虹接受中评社采访时指出,作为青年选委深感责任重大,新的选举委员会定将选出由“贤能爱国者”组成的管治团队,带领香港走出困局。

  谢晓虹表示,青年选委需要承担的责任包括三大方面:第一,更好地传达中央对香港青年的要求和希望,让更多的香港青年能够真正认识“一国两制”、宪法及基本法,深入了解国家政策和治国理政方针;第二,更好地服务香港青年,帮助他们解决不同阶段面对的问题和困难;第三,把香港青年的期望和诉求带入选委会当中。

  “不论是什么政治立场,只要生活在香港这片土地上,大家都希望能够安居乐业。”谢晓虹在采访中提到,可以从这一个“最大公约数”出发,去凝聚更多的青年朋友。大家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建设香港,而不是去破坏它。她亦强调,未来可以更多地通过多元化、生动有趣的方式让香港青年立体、全方位地了解国家发展,香港青年也应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当中。

  问答全文如下:

  中评社记者: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一般选举19日已顺利举行,可否请您谈谈对新选制下首场选举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