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大视角,变革新香港”作者齐分享
主办机构代表卢业梁致辞时表示,记得有一年书展论坛,有人举着黄伞前来“踩场”,所幸现在已回归理性。他拿出自己中学时期中文课本,提出变革香港应从教育着手,多多弘扬传统文化,帮助年轻人找回中国人的身份。
杨志刚、陈庄勤、屈颖妍、陈文鸿、刘澜昌、何汉权、潘丽琼、江迅等八位作者在现场与观众分享出书心得,共同思考香港当下的社会现状,展望未来。
时评人屈颖妍解释自己书名《支离破碎的世界》时指出,现在公共场所门口仍有许多年轻人“填纸仔”而非“扫安心”,说明香港依然“支离破碎”,需要各界人士一同努力,支持香港“变革”。她对㓥房租金管制方案提出质疑,“是不是‘管制’就代表认可㓥房的存在?”
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教育评议会主席何汉权表示,香港需明确“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教育”这一理念,过去的教育工作者对于“一国”的教育掉以轻心,过分注重通识,轻视历史教育,令一代人对国家不了解、不尊重国民身份认同。浸大前协理副校长杨志刚指出,应研究英国于殖民时期所作所为,找到年轻人身份认同的“病因”,方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亚洲周刊》副编辑江讯引用近日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的讲话,认为其核心是一个“变”字,且夏主任着重强调了香港房屋问题,希望香港告别㓥房与笼屋。民主党创党成员陈庄勤称,回归以来特区政府始终缺乏解决问题的“期限”,只需以“做研究”为借口,一直拖延,导致了二十年来一事无成的结果。资深媒体人潘丽琼指出,特区政府应向中央政府学习,提高“办实事效率”,尽快解决房屋问题,才是“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