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两岸学者合着《台湾通史》意义重大

  中评社快评/7月17日,由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策划、陈支平教授主编、两岸学者通力合作撰着的《台湾通史》(六卷本)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首发仪式。全书162万余字,分为上古至明代卷、明郑卷、清代上卷、清代下卷、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卷和现代卷,梳理了台湾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史,是一部全景式展示台湾从远古到现代发展的通史性著作。

  我们认为,《台湾通史》的出版,是两岸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客观展现台湾的的历史原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台湾与大陆特殊的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联系,化解两岸的史观差异,巩固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推进反独促统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台湾政治生态、政党生态的变化,统消独长趋势明显,“台独史观”的逐渐形成和蔓延,现在已经大量反映在执政的民进党的政策主张上,造成许多台湾年轻人历史观的错乱和历史认知的失真,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隐患之一。因此,两岸学者共同编着《台湾通史》只是还原台湾历史原貌、纠正错误的台独史观的基础工作之一,继续加强台湾史、两岸史的研究、整理和交流,也应是未来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