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套现消费券 小心中伏
中评社香港7月16日电/香港商报网报道,今天港府向全港市民发放5000元电子消费券,至昨日下午6时,已有554万人登记,当中超过542万个来自电子登记。当局推出消费券原意是希望透过刺激消费、带旺整体经济,同时普及电子支付。然而,记者发现,坊间有人声称可以协助市民套现消费券,这样做是否合法?
部分市民可能有这种想法:反正不等钱使,不如将政府的“派糖”储起,以作不时之需,无谓特意加大消费。但政府已表明,消费券不可换作现金,即使购物后退货,也只是退回消费券而非现金。换言之,消费券没有正常渠道支持套现,惟八达通除外。
记者在一个网购平台上发现,有卖家声称可以协助用户套现消费券。记者以平台用户身份向该卖家留言,查询具体操作方法,卖家回覆说,“见面交收,你拍八达通我畀现金”。当记者再追问“八达通拍边度?”,卖家答是“商户(八达通机)”,又指套现金额可“即场现金交收”,除了八达通,还接受透过Wechat pay、Alipay HK套现。
该卖家在商品介绍中亦写道,“10%手续费;1000元消费券换900元现金,如此类推。”该卖家有机会是商户,或是与商户合作,通过虚假交易协助客户套现,而当中收取高达一成的手续费,每1000元净赚100元,完全是无本生利。不过,截稿前,平台上显示有关商品已经删除。
有人帮别人套现,也有人设法为自己套现。同一平台另一位卖家则计划放让已用作登记领取消费券的八达通,出价4600元,为自己的消费券套现。
虚假交易买卖方都要上身
不过,消费者要留意,一经查出,商户或顾客双方都要对透过虚假交易套现消费券的行为负上法律责任。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早前已作出温馨提示,如有商户合谋或透过诈骗手法套现消费券,有可能被列入黑名单,同时不排除转交执法部门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