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文章:主办奥运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
中评社北京7月16日电/据参考消息网报道,西班牙《国家报》网站7月12日发表题为《成为奥运会主办地会带来哪些经济效益:可能成为经济再上台阶的跳板,但也可能是“有毒遗产”》的文章,作者是达尼·科尔德罗、沃尔特·奥本海默和迪奥戈·马格里。文章称,举办奥运会能使一座城市在数周内成为世界的中心。得益于建设基础设施所需的投资,一些东道主利用这场体育盛会来重塑自己,但对于另一些城市来说,这个著名的“五环”标志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废弃的体育场馆。以下是举办奥运会留下的经济遗产的一些例子: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算上运动员、赞助商和游客的支出,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收入约为460.9亿比塞塔(经通胀调整后约为6.4亿美元)。这个数字很重要,但它只能代表自1986年巴塞罗那赢得奥运会主办权之后所产生的经济影响中的2.4%。基础设施建设从申奥成功后开始,直到1992年赛事举办。
相关研究指出,在奥运场馆工程施工、巴塞罗那的深度城市改造、财政投入和举办赛事的那个时期,总的经济影响达到了162.66亿美元。这些资金的一半来自当局(约53.9亿美元)和私人资本(约26.22亿美元)用于建造酒店和私人住房的投资。只有约13.64亿美元用于奥运会的举办,而这是唯一遵循预期路线的投资,其余投资均毫无节制地增加。
所有这些资金都有助于经济活动的明显改善,从而显着降低了巴塞罗那地区的失业率,并创造了一个之前在巴塞罗那还不成气候的产业:旅游业。从那时起,新酒店的建设和城市的旅游形象一直没有停止增长。研究还表明,奥运会后几年内巴塞罗那接待游客人数的增长幅度远高于首尔、亚特兰大和悉尼等其他奥运城市。在新冠大流行之前,该市每年接待大约1200万名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