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银:本轮全球性通胀或将年内见顶

  中评社香港7月13日电/据香港商报网报道,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13日在京发布报告预计,下半年全球经济全面复苏仍较困难,发达经济体复苏将明显快于新兴经济体。随着欧美宽松货币政策逐渐退出,全球性通胀或将年内见顶。
 
  全球通胀只是暂时现象
  
  疫情以来,全球通胀水平持续走高。不仅巴西、土耳其、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物价屡创新高,连美国、英国、欧元区等发达经济体物价也是持续上涨。报告认为,本轮全球通胀高涨原因有二:一是疫情以来,全球量化宽松释放天量流动性。二是发达与新兴经济体间的免疫落差导致全球商品供需失衡。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大规模接种疫苗,疫情改善,商品需求大增。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疫苗短缺,疫情反弹,拖累复工复产,严重冲击全球大宗商品供给。
 
  报告判断,美国最快或于下半年讨论缩减购债规模,全球流动性拐点可能出现。发达与新兴经济体间的免疫落差将逐渐弥合,逐步缓解全球商品供需失衡状况。当前全球并未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需求并不具备持续推动通胀的动能,全球通胀只是暂时现象。
 
  欧美刺激政策退出节奏缓慢
 
  报告认为,下半年欧美经济复苏将继续加快,但距离全面复苏还有一定距离,预计刺激政策退出节奏较慢。从多方因素考虑,美联储可能在今年三季度讨论“缩表”议程,预计三季度或四季度对每月购买1200亿美元债券的计划将逐步调整。欧洲央行退出宽松政策的进度则相对较慢,其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今年不会暂停,预计延续到明年初,以继续支持欧洲经济复苏。下半年,欧美仍将继续通过刺激政策促进经济加快复苏,以推动生产、消费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并在基建、科技和绿色经济方面有更多的财政预算和计划,以期实现全面复苏的目标。
 
  全球经济面临三大不确定性
 
  报告分析,一,中美关系发展仍存不确定性。拜登政府延续特朗普对华政策,并采取更具弹性的应对策略,预计下半年拜登政府将依据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实施情况评估,可能对中国实体企业提出新的出口管制措施,中美“贸易战”仍有升级的可能。二,地缘政治格局较不稳定。“逆全球化”思潮蔓延,受“病毒溯源”政治化、产业链联盟等新的地缘政治形势扰动,疫后不稳定性因素增加。三,全球金融市场可能出现激烈震荡。市场对于下半年美联储缩减QE和加息的进程判断存在较大分歧,而目前全球大部分风险资产都处在高位,相关风险资产也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美元走强将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债务付息成本抬升,下半年部分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压力将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