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长根:中共对台决策的六大战略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仇长根(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7月11日电(记者 沈而忱 段晓鲁)由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主办的“1921-2021:百年记忆·红色客家”暨“讲客堂”第九讲7日在香港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仇长根以《中共对台决策的六大战略思考》为题作线上发言。仇长根指出,回顾历史,不难看出中共对台决策主要有六大战略思考:第一,对台决策从全局出发,服务于战略机遇期和民族复兴;第二,尽最大努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排除任何选项;第三,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深化一国两制对台方针;第四,反独促统,遏制“台独”,作好不惜一切代价准备;第五,秉持“亲望亲好”理念,充分尊重并理解台主流民意;第六,对于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针锋相对,从不妥协。

  仇长根提到,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百年来中共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呕心沥血,砥砺前行,百折不挠,一代接着一代地不懈努力。如今,确立并坚持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中共作出的极具科学创意的重大战略决策,充满了高超的政治智慧与远见卓识,体现了坚定的“必统”意志与决心和信心,蕴含着对台湾骨肉同胞的无限深情与关爱。回望历史,不难看出中共对台决策主要有六大战略思考:
  
  一是,对台决策从全局出发,服务于战略机遇期和民族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年来,中共五代领导集体对台决策与方针一脉相承。毛泽东时代对台战略决策的一次根本性转折:即1955年4月“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根据中共中央授权,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1963年中共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由此倾心勾画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雏形。邓小平时代,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起,拨乱反正,集中精力实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正式确立。这一伟大创举“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就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势”。中共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以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第三、第四代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八字方针”,努力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领导集体,确定了新时代对台方略,核心是: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并提出“新时代”三大历史任务,即“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对台工作坚定不移地服从和服务于这一国家战略及目标的实现。
  
  二是,尽最大努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排除任何选项。1955年5月毛泽东曾说:我们跟台湾要“和为贵,爱国一家 ”。十年后的1965年7月毛泽东赋诗《临江仙》:“明月依然在,何时彩云归”,表达了希望蒋介石回大陆安度晚年。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提出“叶九条”;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籍华人杨力宇教授提出“邓六条”。这三个动作分别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中共领导人身份,呼吁商谈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议。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国家统一。2019年1月2日习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会上提出:“携手推动民族复兴,实现和平统一目标”等五条意见,这是建国以来中共第五代领导集体坚持对台“八字方针”和指导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中共坚持坚定的原则立场和准确的把脉民意;保持着淡定的战略自信和清醒的底线思维;发挥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灵活的包容策略;胸怀高度的民族情怀和博大的政治胸襟。